【本報訊】工時長成為本港打工一族的一大「特色」,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今年首季約有一成七勞動人口,即五十八萬人每周工作六十小時或以上,若以每周工作五天計算,每日工時長達十二小時。有立法會議員形容有關情況畸形及可悲,建議政府立法規定每周最高工時。 記者:盧文烈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扣除外籍家庭傭工後,今年首季約有五十八萬人(包括自僱人士)每周工作六十小時或以上,人數較去年第四季減少百分之六;與過去四年一樣,今年首季的每周工時中位數為四十八小時。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葉澍堃昨在立法會回覆民主黨議員鄭家富的書面質詢時承認,連續長時間工作,可能會產生疲勞及影響工作效率,但最重要是其間有否獲得適當的休息時段。勞工顧問委員會轄下的職業安全及健康委員會,去年七月印製了有關休息時段的指引,提醒僱主和僱員要重視休息,鼓勵他們透過協商訂定既適合僱員、又能應付業務運作需要的休息時段安排。
至於是否應訂定法定工時,葉澍堃表示,作為一個以服務業為主的外向型經濟體系,香港的勞工市場必須繼續保持靈活性,確保良好的營商環境。
他強調,為配合不同行業和企業運作上的需要和特性,工作時間應由僱主和僱員,按照實際的情況協商釐定,訂定法定的標準工時,會令部份僱主和僱員難於作出適當的調整,配合業務上的需要。
不過,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鄭家富卻認為,在香港這個如此富裕的城市,仍有多達一成七勞動人口每周工作六十小時或以上,是一個「非常畸形」及可悲的現象,反映打工階層根本未能分享經濟復甦的成果。
他指出,現時全球有百多個國家及地區實施最高工時限制,當中包括日本、台灣、南韓及中國等,香港「冇乜理由」不作出規限,他建議政府應立法規定每周最高工時為四十四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