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暑假是港人外遊的旺季,但台灣省家畜衞生試驗所前所長劉培柏提醒有意到一些衞生條件較落後地區旅遊的人士,小心感染皮蠅蛆病,此病是是人畜共通的外寄生蟲病,東南亞地區、中南美洲和非洲最為常見,注意清潔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劉培柏稱,皮蠅蛆病由雙翅目的麻蠅、吳氏蠅及金蠅等的幼蟲侵襲哺乳類動物或鳥類的傷口、皮膚或黏膜所引起的疾病。凡傷口的分泌物;沾有糞尿、汗液的皮膚或口、鼻、眼、肛門等天然孔黏膜的滲出液,均能招引蠅類,在其上產卵並孵出蠅蛆,蠅蛆寄生後,會導致傷口潰爛、肉芽生長不良、排出腐臭的分泌物,使傷口愈合困難,嚴重者會引致全身性受感染。
他指出,在中南美洲旅遊被感染的人士,可能因流汗或皮膚有傷口,吸引找不到適當宿主的蠅類下卵,返回酒店後又未能及時沐浴清潔皮膚上的異物,致使蠅蛆有機會鑽入皮膚內寄生。
他建議任何人若到東南亞或中南美洲等衞生較差的地區旅遊時,若皮膚有傷口應從速塗藥包紮,每天更換乾淨衣褲,返酒店後應立即清洗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