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中銀沽空大增耐人尋味

投資學堂:中銀沽空大增耐人尋味

昨日翻閱《蘋果》財經版,在「股票拋空紀錄」一欄,赫然再看到中銀香港(2388)被大量沽空。港股在本周一的沽空總金額為2.8億多元,中銀的沽空金額為7166萬元,佔當日沽空總額的25%,是當日沽空金額最大的股份。
相信不少讀者都知道,港股在周一的交投頗為淡靜,全日大市成交只得91億元,在如此淡靜的市況下,中銀的沽空量仍這麼大,這便有點不尋常了。當日中銀的總成交為1.34億元,沽空金額卻高達7166萬元,沽空比率達53%,換句話說,當日中銀每100股的成交中,便大約有53股來自沽空。
在運用股份沽空資料方面,當某股份在一兩個交易日內,沽空突然大增,此現象沒有太大啟示作用,因為它可能是基於某些持殊情況(例如衍生工具相關之活動),由此產生的沽空盤,對股價並沒有持續性影響,故此只是一兩日的大沽空量,並沒有太大實質的用途。
不過,如果是一些連綿不絕的持續性沽空情況,大家便需留意了,因為一些正在醞釀某些負面消息的股份,在該不利消息為市場知悉前,往往亦會出現多日頗為龐大的持續性沽空情況,例如早前中銀批股前的數周,以及新世界(017)宣布供股前,亦曾出現一段較長時間的持續沽空情況。
翻查紀錄,由6月至今,中銀的沽空情況持續暢旺,經常在首5隻沽空金額最高的股份之列,好像在6月,其平均沽空比率為17.4%,是藍籌股中沽空較多的一間公司。

國指4600阻力大
為何機構投資者持續沽空中銀?讀者可能猜測是美國調高利率所致,但由於中銀的活期存款及流動資金龐大,基本上「短期」調高利率,反而可增加其收入,故此美國上周調高利率,暫時不會對中銀構成太大的負面影響,應該不是大戶沽空的原因。
此外,據報道,國內的宏觀調控已有一定成效,暫時毋須調高利率,既然如此,宏觀調控亦非大戶沽空中銀的理由。
除美國及國內的利率問題外,另一個促使大戶沽空中銀的原因,便可能是近期本港的樓市開始有放緩迹象。可是綜觀其他大型本地銀行股,如恒生(011)及東亞(023),雖然它們亦有一定的沽空情況,但沽空量卻並不如中銀般龐大。故此,地產市道放緩,可能並非促使大戶沽空中銀的主要因素。看來大戶沽空的原因真是耐人尋味,惟有留給讀者自行研究。
昨日可謂中資股的天下,恒指全日僅微升32點,國企指數則勁升1.3%,重上4400水平。同時20大成交金額股份中,亦以中資股份為主,藍籌股除滙控(005)外,其餘大都靠邊站。走勢上,由於4400至4600水平是國企指數多個浪頂及浪底所在,這將增加該水平的阻力,相信短期不易一舉衝破。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