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欲與讀者一談港股在上半年的情況,惟一時未能找到所需數據,故只在周日「譚紹興講股」一欄中,討論了一部份,昨日剛巧找到所需資料,今日正好與大家講講。
在今年上半年,恒指由年初的12600多點,反覆上升至3月1日14000多點,當日剛巧亦是大笨象滙控(005)公布業績前夕。隨後港股便由14000多點輾轉下挫至5月17日低位10917點,繼而出現一「絕地反擊」,恒指突然反彈,由10917低位一直飆升至6月14日的高位12538點,在不足一個月內,恒指勁升1600多點!最後大市在6月30日以12285點收市,若與去年底收市價12575點比較,則恒指在今年上半年,共下跌了290點,故上半年大市是先升後跌。
在過去6個月,港股成交與期指交投卻出現了一微妙的變化。首先,港股在1月的每日平均成交為230多億元,2月為180多億元,3月為160多億元,4月為150多億元,5月為130億多元,6月則更進一步降至120多億元,由此可見,在上半年港股的每日成交金額正逐步縮減。
可是期指市場卻出現極之相反的趨勢,期指在今年1月的每日平均成交為32654張,2月為33312張,3月為34258張,4月為35740張,5月為37365張,6月則為36790張,由此可見,期指每日平均成交張數,正由1月的32000多張,逐步增至6月的36700多張。雖然5月的平均成交張數略高,但與6月之差距不太大,故此,由年初至今,期指的交投量處於逐步上升趨勢,與港股在上半年的交投量緩步下降相反。
股市成交下降,但期指成交卻上升,某程度反映沒有對沖的單方向炒賣盤增加(此點在周日「譚紹興講股」一欄已談了,現不再詳述)。另一個更有趣的現象,便是今年上半年,期指每個月底的未平倉合約總數,在1月時未平倉合約總數為100110張,2月為104185張,3月為93342張,4月為91578張,5月為86336張,6月則為83501張,由此可見,在過去6個月,期指在每個月底的未平倉合約數量正持續下降,由年初的10萬多張,下降至近期的8萬多張。
在過去6個月,期指的每日平均成交持續上升,但在月底時的未平倉合約總數卻反而持續下降,這是由於中途平倉、即日開倉平倉的活動(即「即日鮮」活動)增加所致。
這亦可解釋為何近期港股經常出現早段上升或下跌200多點,但在尾段時升跌幅度卻大多收窄,當中原因相信便是這類短線炒賣盤增加引致。
筆者將今年上半年港股的每日平均成交、期指每日平均成交及期指每月底的未平倉合約總數製成圖表,讀者不妨細心研究當中變化,相信在部署下半年的投資策略有一定幫助。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