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對老校友 - 陶傑

愧對老校友 - 陶傑

港大學生會發表「救港宣言」,說:「培養良好公民質素,締『做』有利普選的社會環境,比白喊口號、白上街頭更來得有意義。」
「白喊口號、白上街頭」,港大學生會的意思顯然是:遊行是沒有用的,不如先提高「良好公民質素」再說。

但是,在人類史上,可以說,沒有白費時間的遊行。一九七六年四五清明節天安門廣場,北京市民高喊「打倒現代秦始皇」,中國政府派民兵用木棒鎮壓。半年之後,四人幫下了台。一九六八年布拉格之春的遊行,為一九九○年捷克人民駕着小汽車群起越境埋下了伏筆。昂山素姬領導了無數次遊行,被軍事政府軟禁,但也迫出了民主選舉,軍事政府不敢再硬來,緬甸是有前途的。連一九八九年六四前的遊行,也不會白遊,因為已經埋下了自由的種子。分別是在肥沃一些的土壤裏,種子早一點萌芽,在貧瘠的乾泥巴中,種子要多等點陽光雨露才會成長開花。
「培養良好的公民質素,締『做』有利普選的社會環境」,五十萬人聚集街頭,沒有人吵架,沒有人吐痰,這已經是良好的公民質素。當然,公民質素不能憑一兩場遊行來完全定論,但開放民主,與培養良好的公民質素是一場良性的互動。就像學游泳,不可以憑一張自由式的圖解紙,在床上的空氣裏擺動着四肢就學會,要下水,一面嗆兩口水一面學。也像滑雪,不可以憑一冊滑雪入門手冊,坐在香港的冷氣房間裏背誦心法就學會,要親自到阿爾卑斯山的山坡上,一面跌跤一面學。

香港大學平時供奉着孫中山銅像,捧孫中山為「港大校友」,就像順德縣政府、特區政府、三藩市唐人街都爭認是李小龍的故鄉。請港大學生會查閱一下孫文言論集,看看他們的所謂「校友」孫中山有沒有說過「要先締『做』有利民國共和的社會環境,培養好公民質素,才推翻滿清,才成立共和政體的中華民國」?沒有。孫中山搶先成立了共和,二十年後才由繼承人蔣中正發動「新生活運動」,勒令中國人不要吐痰、不要隨地蹲、不要髒巴巴的活得像老鼠。孫中山說:「要四萬萬人都來做皇帝」,真要「循序漸進」地先締「做」好「良好公民質素」的「有利環境」才有民主,中國要等到人口膨脹到六百億也沒門。
把孫中山的銅像移走吧,因為港大學生會的「救港宣言」只是初中程度?也不怪他們。大學中學化、中學小學化、小學幼稚園化,但是幼稚園呢?名牌幼稚園要唸英詩、算四則、學鋼琴,幼稚園程度卻「大學化」。特區七年,許多人的屁股變成大腦,大腦卻「進化」為一團蠕動着的大腸,或許這就叫「回歸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