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債券平衡風險作用大

陸叔理財:債券平衡風險作用大

每當利率向上時,首當其衝的必然是傳統債券或定息工具。過去幾年在低息的客觀環境下,不少投資者都透過投資債券來爭取較佳的回報,但以目前環球利率趨升的勢頭,過往側重債券的投資策略,按理似乎要有所改變。
據一些數據顯示,即使預計今年環球利率有上調的可能,很多投資者仍會參與債券或定息工具的投資,原因是市場預測今年整體的投資環境會非常波動,組合內持有一些定息工具可起平衡風險作用。但近日有不少基金經理指出,未來應該進一步調低該類產品的投資比重。若手上仍有定息投資工具的朋友,現階段應該沽貨離場,還是繼續持有?
理論上,利率趨升會直接影響傳統債券及定息工具的吸引力。但理論歸理論,投資者調整投資策略時,不能純看單1因素,還要分析自己投資組合的特點。相信大部份投資者參與債券買賣,都是透過投資基金進行,而且不少債券基金的組合都有不同類型的債券,因此整體由利率上升所帶動的投資風險會得到分散,風險較直接投資傳統債券為低。
另外,債券或定息工具市場的票面息率能夠提供穩定的回報,對於一些追求穩定回報的基金(如保險公司的投資基金)而言,該類產品仍是不可或缺的投資工具。因此,即使利率上升,傳統債券仍有極龐大的市場及需求,某程度有助其價格保持穩定。

回報非首要考慮
再者,每當經濟體系進入加息周期,意味着通脹來臨,理論上有利資產價格上升,而且通脹背後亦反映了經濟活動頻繁,有助改善企業盈利,間接有利於股市發展。但近年參與股票投資,除了看經濟好與壞外,亦要考慮環球政治動盪的因素。由於目前環球的政治環境(尤其是美國與中東之間的緊張關係)是處於一個較高風險的位置,預期未來環球股市走勢仍會非常波動,基金經理們為了減低投資風險,亦未必會將「全副身家」押在股市上。故此,債券未來的角色,並非在於爭取回報,而是平衡風險,所以仍有一定的需求。
因此,投資者在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時,未必需要一下子盡沽手上的債券或定息工具,反而可保留約10%至15%的比重,以平衡風險。
另外,若果大家擔心傳統債券表現可能受利率上升的影響,不妨增加投資於利率相關系數較低的企業債券或相關基金,以賺取利息收入。觀乎目前環球剛進入經濟復甦的周期,相信利率大幅提升的空間暫時有限,所以債券被一面倒看淡,似乎有點商榷的餘地。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