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雖然多次承諾不會增加中區填海面積,但據本報獲得一份中區填海的工程文件顯示,港府已指示承建商擴大填海計劃中駐港解放軍碼頭的面積,需多填海一千七百平方米。保護海港協會認為「維港每一吋都要珍惜」,當局應就工程作出交代。 記者:麥志榮
中英聯合聯絡小組早於九四年達成協議,日後中區填海區的海岸線須為駐港解放軍設一個碼頭,長一百五十米,供軍艦停泊。
據一份由匿名人士傳真給本報的工程文件顯示,由港府聘用的ATKINS工程顧問公司於今年五月中,向中區填海工程第三期的承建商禮頓中國建築宏安聯營公司發出工程修訂令(Variationorder),要求在填海工程中涉及解放軍碼頭部份擴大挖掘海底淤泥的範圍,修改解放軍碼頭的海岸線至全長一百五十四米,填海面積因此增加一千七百平方米,約等於填海總面積十八公頃的百分之一。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發言人接受查詢時,拒絕證實或否認港府曾否指示顧問公司發出有關的工程修訂令,發言人只以書面表示,「政府並沒有因興建解放軍軍用碼頭而擴大填海範圍,現時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已採用最小填海範圍的方案。」
據了解,港府刊憲的中區填海第三期填海範圍,比實際填海計劃面積為大,預留了空間進行工程改動,所以就算解放軍碼頭比原先設計增加了一千七百平方米,亦不會擴大法定填海範圍。
保護海港協會董事兼共建維港委員會成員陸恭蕙認為,「維港好珍貴,每一吋都要珍惜」,他們一直都擔心「政府會用工程理由,呢度填多少少,嗰度填多少少」,她會在共建維港委員會會議上跟進有關問題,若事件屬實,就算解放軍碼頭可能涉及敏感資料,當局亦應解釋為何需要增加填海面積。
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副教授李建文表示,填海工程在施工中途作修改並不出奇,可能是工程出現不可預見的因素,如海床情況與原先估計不同,而修改碼頭設計則可能是需要停泊較大船隻,至於填海面積增加一千七百平方米是多還是少,則要視乎工程總面積及位置而定,在其他地方可能不算甚麼,在維港就可能算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