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漢光
一如所料,美國聯邦儲備局公開市場委員會,經過兩天閉門會議後,宣布把聯邦基金利率由一厘調高至一厘二五水平,許多評論指,美國正式踏入加息周期;因為港元與美元掛鈎,港元息率亦會跟隨美國息率向上升。在香港,個別投資者過份擔心美國加息,會對經濟有負面影響。筆者認為,本質上利率重拾升軌,是尋常的經濟周期變化,投資者不應視息率向上為洪水猛獸。
過去數年,美元息率一直維持在低水平,上星期三的加息決定,是儲備局,自○○年五月以來第一次調高利率;而加息前,儲備局已不斷向市場發出訊息,投資者早已把這次調高利率的訊息消化;利率期貨市場更預期往後年半,即至○五年底,會有一連串的加息行動,有經濟分析員預計,累積加幅可高達二厘半至三厘,利率期貨市場價格,亦因而作出調節來反映加息因素。
美國加息與否,其中一個主要考慮因素是美國的通脹率,按目前的形勢,美國的通脹率仍可接受,儲備局暫時還不需要,調高加息的步伐來壓抑通脹。因此,除非美國的通脹突然加劇,儲備局才會大幅收緊貨幣政策,令利率大幅攀升,否則在短期內利率輕微上升,對香港經濟是心理上的影響,大於實質的影響。事實上,在過去兩年,香港沒有完全跟隨美國的減息幅度,最優惠利率仍較美國高出一厘,香港是大有空間,毋須即時跟隨美國加息。
理論歸理論,香港的小投資者,往往受到不同的消息所牽引;美國是否加息,在市場上炒作了一段時間,在股票市場所引發的波幅,足以令股民忐忑不安。對利率敏感的股票,如銀行股及地產股,除着正負面消息的散播,股價上上落落,明顯缺乏方向。精明的投資者,不用理會市場的消息炒作,大可趁低吸納有實力的銀行股及地產股。
近年因為利率過低,存款量高而放款少,導致息差收窄,再加上呆壞帳上升,才是銀行業績不理想的主因。現時步入加息周期,對擁有大量存款的銀行,影響是正面而不是負面。原因非常簡單,本港的同業拆息會緊貼美國息率上升,而存款利率卻大有空間,維持在現時的低水平,所以利率上升,有助銀行業將息差略為拉闊。
另一方面,利率向上,首當其衝的是擁有大量債券的投資者,步入加息周期後,債券價格會應聲下挫。機構投資者(包括銀行),若近年購入大量債券,資產質素便會轉壞,業績將無可避免地變差,小投資者對這類型的金融機構,要小心為上。
香港的房地產市場與利率高低,當然是息息相關,但目前新造樓宇按揭息率,維持在最優惠利率減三厘左右的極低水平,加息周期的初段,對房地產市場應該沒有不良影響。回歸前,房地產市道蓬勃,新造樓宇按揭息率,高達最優惠利率加二厘左右。而事實上,房地產市場最好境的時候,正是利率高、通脹率高企的時候。如無意外,年底前的加息行動,對本港的房地產市場影響輕微,但累積加幅達到較高水平時,對樓宇價格的影響才會漸漸浮現。
香港與美國步入加息周期的初段,無損香港經濟復甦的動力,投資者不用過份擔心加息對經濟的影響;筆者最擔心的,反而是經濟復甦不是人人受惠,所帶來的社會不穩定。香港今年的經濟增長,應超過百分之六,但受惠的局限在專業人士及管理階層,和透過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獲得利益的商家;低收入人士還是低收入人士,經濟高增長的成果,與他們沾不上關係。希望特區政府不要將專注力只集中在經濟增長,否則社會將會愈來愈不穩定!
……………………………………………………
作者為嶺南大學市場及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