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四十多度的炎熱,在黃土高原稀有的連夜狂風雷暴之後,古都西安的清晨恁地清涼,偶爾風過,皮下留寒。
信步入舊城,從南門走到東大街上的鐘樓轉左,不到一百步再轉右,在麥當勞後見鼓樓。大陸城市滿布這樣的文化無恥;北京故宮內賣星巴克、西安鼓樓前頂着麥當勞、長城上賣家鄉雞;聯合國世界遺產剛在蘇州開過會,歷史自然文物遺產炒得沸沸揚揚,世遺畢竟只是門面功夫。現實中,有幾個人?心覺悲涼!
穿過鼓樓數十呎厚的巨牆,是我每次到西安必到的時光隧道,後面是回教世界,豐富着回民各式小食小賣。曾經,猶似與現實世界脫了節,在城牆與楊樹護蔭下,幽涼幽涼。
十二年前首次到西安,旅遊簡介上並沒有大肆宣傳「清真大寺」,旅行旅行我最愛便是行,老友笑說:別人是旅人,閣下卻是個行者;出門最愛便是行,短者一兩小時,長者半日一天數天。因為行,更能親近一些被疏忽了的趣味或「負趣味」。
循着一絲濃烈花椒八角與過去在中東及北非遊蕩後熟習的民間煮食非用不可的香料味道,未經文字介紹指引,深信這是一個回民區,清真寺必在左右。
近年中東戰火不斷,另加恐怖分子在媒體間被渲染,回教予未了解者不安情緒是肯定的;然而清真寺於我卻是一個安寧的幽靜地。一步一步走近一所青磚外牆具宋朝遺風,集明清味道的古建築,絕對漢式。小小大門掛上「西安清真大寺」門牌,這是一所無論在中東、北非、歐洲與南亞,前所未見的清真寺廟模式,沒有圓頂,也沒有傳統回教花紋圖案,只見偶爾阿拉伯文字點綴。
庭院深深,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見到尊崇愛護,倒印證了我心中清真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