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古董 - 李純恩

假古董 - 李純恩

《五月槐花香》既然說的是琉璃廠的故事,那就少不得與古董有關的資料。
買古董最怕的一件事,就是買到假貨。花了天文數字,心頭好卻是一件假貨,若是被騙一世也就罷了,如果正在開心之時被揭發,那種打擊,大得會叫人發瘋。
但是,古董行裏就是假貨多。做假貨的人,也是專家,不但要見多識廣,還得心靈手巧。
比如說得了半張不知名的舊畫,要將之做成一幅名家古畫,行話叫「作舊」。作舊的人首先要做的,是去找一張蓋滿收藏家印章的名畫,然後將畫上的印章細細描在透明紙上,描好了,去找形狀大小相若的印章石頭,按照描下來的印章模樣,刻出一批假圖章。
畫只有半張怎麼辦?做假的人就有本事將破損處用宣紙天衣無縫地接上,再仿着那畫的筆法神韻,將殘缺部份續出來。續完了,將印章一一蓋上,再用香火慢慢薰陶,染出古意,新舊部份也就融為一體了。
這還沒算做到家,再去找一袋滿是蛀蟲的大米,將裱好的假畫埋在米裏十天半個月,蛀米大蟲爬在畫上,東蛀一口西蛀一口,一張畫也就斑斑點點出了許多小洞,越發「古意盎然」了。
至此,一張作舊的「古畫」才算完工,然後找個不起眼的人,扮成家道中落的模樣,挾着畫去古董市場轉悠,「無意中」被人發現,討價還價之中,隱隱有一份「堅持」,「堅持」中又帶着一份「慨嘆」,好像不買他的畫,吃虧的是你,胃口吊盡,全套戲做足,自有生怕走了寶的冤大頭鑽進圈套裏來。
做假做到這份上,也是十足的專業精神。與之相比,今日香港那些質量做得亂七八糟,當消費者是冤大頭的正版影碟、唱片,實在應該自慚形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