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生活繁忙,早、午、晚三餐都由快餐店一手包辦。在大魚大肉之同時,很多人都遺忘了纖維的攝取。缺乏纖維所帶來的問題煩多,最常見是便秘,其次是痔瘡,嚴重的更會形成大腸癌及憩室症,故日常飲食中必須多留意纖維之攝取。
其實纖維是經過消化後不被人體吸收的植物組織,食用纖維分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兩大類。水溶性纖維會吸收水份後形成啫喱狀物質,減慢食物消化速度,有助穩定血糖水平。它另一大功績是結合膽固醇,將過多膽固醇排出體外,有助降低及控制膽固醇水平;主要來源有水果、蔬菜、藻類、豆類、麥皮和燕麥。非水溶纖維在吸收水份後會發大,刺激腸道的蠕動,加速廢物排出體外;主要來源有水果、瓜菜、豆類和全穀類食物。
高纖維飲食除能預防便秘,並可減低患上冠心病、糖尿病和有助降低血液內的膽固醇。美國營養學會建議,成人每天應攝取20克至35克的食用纖維,而大部份香港人都不符合標準。以下是小小貼士,幫助大家增加每日食用纖維攝取量。
1.可選用全麥包代替白麵包。
2.可選紅米或糙米代替白米,開始時可將小量的紅米混合白米一起食用,以後逐漸增加紅米份量。
3.進食水果時連皮一起吃。
4.可選任何新鮮水果代替果汁。
5.可選乾果代替零食及作小食,如西梅乾、提子乾等代替糖果及朱古力。但亦需注意,乾果也含大量糖份,選擇不額外加糖及要適量進食。
6.多吃根類蔬菜,如紅蘿蔔等。
7.多用豆類代替肉類,可於煲湯或做沙律時,加入豆類。
8.購買食物時留意食物包裝上的營養標籤所列出的食用纖維量。
撰文:米施洛營養護康中心營養師林潤梅
原文可於以下網頁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