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家長若發現子女在晚上熟睡時,不斷發出呼呼的鼻鼾聲,請勿掉以輕心,尤其是身形極為瘦削,吃得再多也不長出肉來的兒童,更加有可能患上睡眠窒息症。廣華醫院兒科顧問醫生吳國強警告,除了瘦弱兒童外,該院的研究發現男童及肥胖兒也有較大機會患上此症;五歲以下男童即使在接受手術後,一年內復發的機會仍達一成。 記者:陳倩雯
吳國強接受訪問時指出,患有睡眠窒息症的兒童約佔百分之零點七至二點九,推算全港二十萬小學生中約有四千名患者。患者的主要病徵是在晚上睡覺時打鼻鼾,部份更會流汗;日間則會鼻塞及渴睡。他們患上過度活躍症、學習障礙、生長不良、右心室失效及血壓高的機會都較正常小孩為高。
吳國強說,此症成因是上呼吸道被過大的扁桃腺、懸壅垂(俗稱「吊鐘」)及脂肪等東西阻礙而變得狹窄。部份兒童睡覺時需要極大能量才可呼吸暢順,能量消耗遠較所吸收的多,導致身體瘦削。
肥胖兒童也有較大機會較上此症。廣華醫院兒科部於一九九七至九八年進行了為期兩年的研究,跟進八十九名睡眠窒息症病童,發現肥胖兒童中,四成人患有此症;體形正常兒童的患者比例則只有兩成四,顯示肥胖兒童患此症的機會是正常小孩的一倍。
研究又發現,男童比女童較容易患上嚴重的睡眠窒息症。患中度睡眠窒息症的男女比例為三點七比一;病情嚴重者的男女比例則為六點五比一。吳國強估計,這可能與本港較多男童患有鼻敏感有關,因為鼻敏感患者鼻腔內的淋巴組織較大,容易阻礙上呼吸道而引起睡眠窒息症。
四十九名病情較嚴重的患者先後接受了手術治療,包括扁桃腺及鼻增生腺切除手術,以及「吊鐘」切除手術,結果全部患者的鼻鼾減少,學業成績有改善。但當中五人在一年內復發,全部是五歲以下男童,其中兩人需再進行手術,三人要接受藥物治療,包括以鹽水每日早晚洗鼻及用類固醇藥物噴鼻。另有二十二名患者接受藥物治療,當中十六人病情有改善。有關研究結果已在《中華醫學雜誌》中發表。
吳國強稱,手術及藥物治療均有效治療此症,惟年幼男童在手術治療後較易復發,估計與他們的年紀較小,增加手術的難度,加上他們較常患上傷風、感冒及鼻敏感,令鼻增生腺擴大,阻礙呼吸有關。他呼籲患者一旦出現此症狀,應及早求醫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