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年幼兒童至兩歲時若只會說單字「爸、媽」,或稍大後也只會說「食雪糕」等簡單句子,可能是患上弱聽而父母又不察覺,也可能是父母在平日沒有引導他們說話。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昨舉行一場講座,教導家長如何啟發幼童說話,專家提醒家長若要提升子女說話技巧,可從日常生活入手,並且多以「開放式」問題問子女。
港大教育學院言語及聽覺科學部臨床導師劉淑嫺昨在講座上指出,家長與幼童溝通的基本方法是跟他們面對面,後然吸引他們注意,「可以拍拍佢膊頭,或者將佢哋望緊嘅玩具擺近自己塊面,或者提高音調話『嘩,咁嘅』、『嘩,咦』。」
劉淑嫺表示,家長要提升子女說話技巧,可從日常生活入手,例如當子女說「買雪糕」時,家長可加入一些形容詞再說一次,如「買杯朱古力雪糕」或「好呀!買雪糕食,你要朱古力味,我就要芒果味啦」,以教導子女說長句子。她又鼓勵家長以「開放式」問題問子女,令他們多些思考。如當子女在吃餅,不應只問他們在吃甚麼,而應問他們為何有餅吃。
該學院另一臨床導師尹家琪提醒家長,要留意年幼子女是否弱聽,例如至一歲是否仍只會叫單字爸和媽、在孩童階段仍無法分辨聲音的來源等等,如有發現應盡早求醫。家長可致電港大渣打銀行慈善基金聽覺中心查詢,電話號碼為:28590584。
昨日逾六十人出席該講座,他們都是家長或教師。部份家長即席向講者提問,包括在家如何用雙語教導子女,或怎樣教好有讀寫障礙的學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