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發生雷電擊毀大廈外牆的罕見意外,本港雷電專家、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顧問委員會主席許輝堅指出,大廈避雷裝置應每年至少檢查一次,確保避雷裝置上銅片可以有效疏導電流。他強調,現時本港踏入雨季,刮風打雷機會增加,若油站或儲存電油危險倉庫的避雷裝置失效,一旦遭雷電擊中可能引發大爆炸,後果不堪設想。
許輝堅解釋,雷電產生的強大電流可高達二十萬伏特,對人畜造成致命傷亡,至於避雷裝置包括避雷針、銅帶及銅板三部份,其原理是透過安裝於大廈最高點的避雷針銅棒,吸引雷電產生的高壓電流,避雷針會引導高壓電流沿安裝於大廈外牆的「銅帶」疏導到地底釋放,減低大廈遭受損害。
他續稱,連接避雷針的「銅帶」內藏每塊闊約一吋、厚約兩分的小銅片,高壓電流會沿銅帶直奔至安裝於地底一米深的銅板消散,但個別工程公司會改把銅帶接往大廈地底樁柱更深地底,讓電力慢慢釋出。
許輝堅指出,銅是電阻性最低,最能有效引導電流的金屬,然而若維修失當導致銅帶內銅片剝落,或銅片之間接口氧化,便可能減低避雷裝置功效,例如銅帶內銅片剝落,被引入銅帶的強大電流「無路可逃」未能到達地底,可能發生爆炸。
另外,理工大學電機工程系副教授謝志棠博士稱,避雷針並非百分百可以防止雷擊,它只可盡量吸引雷雨產生的電極,若大廈於短時間內多次遭雷擊,較突出的部份亦有可能被擊中。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