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方法演技」奠影帝地位

發揚「方法演技」奠影帝地位

「他就像全球很多年輕演員的教父,尤其是在這個國家。」同馬龍白蘭度一起演過《教父》的羅拔杜華、《極盜爆破》的羅拔迪尼路,異口同聲說明這位一代性格演員,不只演活了《教父》的黑幫頭子角色,他從影五十四年更將「方法演技」發揚光大,叫同輩或後輩影星多少有他的影子。

台前幕後皆活在角色中
「方法演技」由莫斯科藝術劇場的戲劇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ConstantinStanislavsky)發展出來訓練演員的演技方法。方法是摒棄傳統戲劇側重外在和浮誇的演繹方法,強調演員台前幕後的每一刻都必須活在角色中,因為演戲真諦是探索角色的內在精神世界,再融合演員本身由過去經歷情感。香港影星周星馳在《喜劇之王》中多次提及的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說演戲要由外而內、再由內而外。馬龍白蘭度四十年代到紐約學演戲時,習得這套理論。
馬龍白蘭度不是應用「方法演技」第一人,但卻是把這套自然演技發揚光大的第一人。他剛烈的個性、活在酗酒暴力父親陰影下的童年,令他在成名作《慾望號街車》演活了一名粗暴丈夫的角色,充滿獸性,叫觀眾驚歎。
他的演技震撼影壇,男星安東尼昆說過:「所有人都開始變得像馬龍白蘭度。他在片中脾氣暴發把桌上碟子摔碎的一幕,積尼高遜後來在《天涯浪客》中用過,奇雲史帕西在《美麗有罪》都仿效了。從前影壇充斥的都是加利格蘭和加利谷巴式的正氣英雄,馬龍白蘭度成為美國戰後第一個叛逆青年象徵,第一個性感男性象徵,在他之後就是羅拔迪尼路和德斯汀荷夫曼這一類演員。

架子大令不少導演頭痛
他演戲有時也藉其他法寶輔助。演出《教父》,他四十八歲,為了加強老態,整套戲在口裏塞着東西演戲,以令兩頰下垂。
但馬龍白蘭度要求高、架子大,令不少導演頭痛。他早年愛「喃喃自語」念對白,後來更懶得背劇本,要劇組人員把台詞寫在紙上貼在牆壁或道具背面。甚至乎導演哥普拉找他演《教父》,製片商都怕了他的臭脾氣,要他先試鏡,他哪肯這樣做,哥普拉只好試小計,說找他試鏡頭就位,結果才有他在《教父》的經典演出。
但這些只是小瑕疵。名導演馬田史高西斯說:「對於我那一代和未來世代來說,他代表真理和坦率,作為演員如是,作為公眾人物也是。」
美聯社/美國《紐約新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