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休息:<br>時代呼喚著巨人,在校園上台的卻是侏儒? - 陶傑

星期天休息:
時代呼喚著巨人,在校園上台的卻是侏儒? - 陶傑

七一大遊行前夕,剛訪問北京歸來不久的香港大學學生會發表了一篇「七一救港宣言」。香港大學最近豎立了一尊孫中山銅像,雖然牌匾上不敢稱呼「國父」,但「救港宣言」四字,倒難免沾上兩分青年孫中山「公車上書」之類的豪情,令人單看標題,也不無熱血澎湃的兩分幻覺。

大學的教育入門,是一點點邏輯思維,港大學生會這篇「救港宣言」,卻不禁令納稅人對這幾位大學精英的思維方式刮目相看。

宣言說:「我們慎思明辯、慎思普選的真正意義,思考香港應走的民主路向。縱然政府多番施政失誤、背離民意,但普選並不是一切事情的解決方法。盲目的追求,最後只會倒行逆施,培養良好公民質素,締『做』有利普選的社會環境,(中文原文如此,如果我沒有記錯,用正確的中國語文,應該是「締造」),比白喊口號、白上街頭來得有意義。」

這一段,就已經一片混亂。「縱然政府多番施政失誤,背離民意,但普選並不是一切事情的解決方法」。基本法規定香港可以最終達成普選,既然普選「並不是一切事情的解決方法」,這句話到二○四六年也可以通用,結論是香港人永久地不一定需要普選。

「盲目的追求,最後只會倒行逆施」。甚麼是「盲目的追求」,甚麼才算「清醒的追求」,不知港大學生會的這幾位小朋友可不可以說得更清楚?是「高科技港」、「中藥中心」盲目,還是香港人要求換一位不那麼盲目的特首更加盲目?中國的國家主席眾裏一握手,作出了特首人選的盲目判斷,現在,清醒的香港人,要求用另一種不盲目的選舉方式來矯正過去七年的盲目統治,不知港大學生會是否認為這反而是「倒行逆施」?

「培養良好公民質素,締『做』有利普選的社會環境,比白喊口號,白上街頭來得更有意義。去年七一的五十萬人遊行,口號沒有白喊、街頭沒有白上,香港人付出一天溽暑的遊行,賺取以下各項利潤:一、二十三條立法擱置;二、兩名高官下台;三、中國發放「自由行」挽救經濟;四、中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創「商機」;五、中國政府對民主派——也就是香港一大部份的民意代表——態度轉溫和,雖然普選否決,「封咪」現風波,但這些都是七一遊行的成果,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也絕少有白費時間的遊行。

港大時時以孫中山為偶像,孫中山對民主有甚麼看法?孫中山在論民權的時候說:「我們人民徒有政治上主權之名,沒有政治上主權之實,還是不能治國。」孫中山還提出「民治四方略」;選舉、罷免、創制、複決:「要人民能夠直接管理政府,便要人民能夠實行這四個民權。人民能夠實行四個民權,才叫做全民政治。全民政治是甚麼呢?就是從前講過了的,用四萬萬人民來做皇帝。」

選舉委員會由八百人小圈子操縱,香港人罷免不了特首,基本法的「創制」由草委包攬,「複決」由人大獨斷。孫中山沒有說要等到四萬萬人先培養好「良好公民質素」再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因為他知道,在推行民主的過程中,良好的公民質素可以同步開拓。

港大學生會的宣言,其實不是立場有問題,反對普選無所謂,而是語言詞彙空洞化、思維方式官僚化。此一「傳統」來自七十年代的「國粹派」。這張宣言與三十年前「火紅年代」的一伙相互輝映——那時的「港大精英」,空言擁抱中國,都因為缺乏歷史和邏輯的基本學養,變成擁護四人幫,支持「批右傾翻案風」,批判鄧小平。港大學生會這份宣言,真的代表了港大上萬大學生嗎?有沒有經歷民主必須的諮詢表決程序,還是幾個頭腦簡單的大學生提早蛻變為小官僚?

孫中山的銅像在香港大學的校園默默地凝視着。港大學生是十年後的政務官,司局級官員,「時代呼喚着巨人,上台的都是侏儒」,港大的學生是選擇跟隨孫中山的巨人背影,還是「火紅年代」的一眾「師兄」的陰影?
(圖)在7.1大遊行前香港大學學生會,發表「七一救港宣言」,建議以較溫和的態度解決政治爭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