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中政黨黨魁指責,香港一些學者肯定人權和自由的核心價值,是「聲討中央」,還在「美化殖民地體制」。
「美化殖民地體制」也是一項罪名?今天特區政府承襲的一件外衣,就叫做殖民地體制。
立法會的議事章程,是殖民地留下來的。
特區的司法制度,從大法官的假髮紅袍、普通法精神、法庭的審訊規章,是殖民地留下來的。
特區政府的所謂「紫荊勳銜制度」,模仿人家的KBE、CBE、OBE,也是殖民地留下來的。
香港大學是殖民地創辦的。十八萬公務員是殖民地培訓的。行政會議是抄襲自殖民地行政局的,施政報告也是學步自殖民地港督的。
赤柱的美利大樓、尖沙嘴火車站鐘樓、半島的下午茶座,全是殖民地體制留下的景觀和享受。
特區七年,自稱「中國人民當家作主」,請問以這位親中政黨主席為代表的「中國人民」,發明過哪一樣新的產品、新的工作方式、新的遊戲規則、新的建築物,可以超過他刻骨仇恨的「殖民地體制」留下的一切?沒有。他們還是敬奉着英國人留下的幾星唾沫——包括英國人專為民主智商未開的三等民族而設計的議會中的「功能組別」——當做糖漿,趴在地上拚命舔。
但這種人只懂得抄襲殖民地體制,不懂得殖民地的宗主國的倫敦民主議會精神。正如上海黃浦江邊,一排燈光夜夜在裝飾美化着租界時代——滙豐銀行和海關大樓——的英式建築,除了一堆在文革時幾乎也要推倒的磚石,一個小農社會永遠摸不透其中的象徵語言——公正、信用、自由,老實說,他們也不必明白。
就像《二○○一年太空漫遊》的開頭片斷——一群人猿在打架,從天外徐徐降下一塊黑色的無字碑。幾隻畜牲放下了石頭和骨頭,吱吱喳喳地圍在碑前打量着。那塊黑色的碑代表了甚麼天外的訊息,牠們不明白,因為牠們是猿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