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智囊憂經濟硬著陸

中央智囊憂經濟硬著陸

【本報訊】中國實施宏觀調控兩個多月後,愈來愈多內地學者擔憂經濟可能出現「硬着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表示,中國宏調措施正在損害有強勁生產力的企業,若不及時緩解風險,中國經濟「有可能面臨一次痛苦的硬着陸」。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杰亦指出,宏觀經濟已有「硬着陸」的苗頭出現。

內地經濟可能「硬着陸」的報道,引發外滙市場臆測中國暫時維持貨幣政策不變,令人民幣遠期滙率貼水幅度在午後收窄,1年期人民幣不交收遠期滙率,昨日從每美元兌8.097元人民幣,轉弱至每美元兌8.14元人民幣,是去年8月以來的低位,美元兌人民幣遠期折讓價單日收窄400點子,至約1400點子,而內地人民幣滙價亦由前日每美元兌8.2769元至8.2766元人民幣水平。
豐隆銀行財資部主管李子凡表示,1年期折讓價近兩周已持續收窄,甚至跌穿2000點子關口,主要是市場預期在宏觀調控下,當局集中處理息率政策,滙率變動空間更少,令人民幣升值的憧憬愈來愈消退,至於《金融時報》的文章,可能只對即日市場表現產生進一步的心理影響。

銀行承受風險大
魏杰接受《證券時報》記者訪問時說,不久前的一項企業調查顯示,許多企業資金的狀況已相當緊張,部份甚至發生周轉問題,其中製造業及基礎產業情況最嚴重,這將令銀行面臨相當嚴峻的信貸風險,因這些企業的投資只有約兩至三成來自本身資本,其餘靠銀行貸款。故他認為,今次宏調令銀行系統承受較大風險。

宜藉貨幣措施遏過熱
夏斌雖然發出可能出現「硬着陸」的警告,但並不認為人行不會加息。他指出,某些行業必須採用行政措施來阻止過熱,但由於中國經濟十分依賴投資,央行17%貸款增長目標低於所需水平,故銀根緊縮不宜過猛。他建議應做好準備,將政策重心轉向貨幣措施,如利率調整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飛表示,宏調已初見成效,但投資增長回落是否過猛,值得研究和關注,這將影響中國經濟到底能否實現軟着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