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今年的七一故事 - 李怡

李怡專欄:今年的七一故事 - 李怡

冒着一八八四年以來最熱的七月一日的高溫,在缺乏像去年那樣具急迫性的反廿三條立法的訴求下,仍有五十三萬人上街遊行,遊行人數與去年不相上下,市民的訊息十分清楚,就是要爭取民主。這是香港人的成熟的自主意識的表現,是香港人的驕傲。
只要香港仍沒有普選,那麼每年七一都會有這樣大規模的遊行。
………………………………
中聯辦負責人回應七一大遊行,直指「一些遊行組織者在遊行中使用的標語、口號是不恰當的,也不符合香港市民求穩定、求發展、求和諧的普遍心願」。
全世界的自由社會、多元化社會,能保障「穩定、發展、和諧」的只有獲公眾一人一票投票授權的民主制度。一元化的權力私有制正是使社會欠和諧、穩定的因素。
………………………………
一邊是高官與中聯辦、外交部官員雲集的升旗禮,類似同樂會的酒會與《基本法》研討會,特首的脫離實際的自說自話;另一邊是數十萬市民上街遊行,對回歸後的政治狀況表達強烈不滿。一邊是董伯與高官說些市民認為是空洞的、違反實情的廢話,另一邊是市民叫出中聯辦及高官認為「不恰當」的口號。
這個香港回歸周年的充滿矛盾的滑稽劇,看來還會年年上演。北京當權者在虛偽地慶祝回歸之後,總要如坐針氈地看香港市民的抗議。
………………………………

董建華在七一升旗禮前,滿臉堆笑地主動與前去觀看升旗禮的公眾握手。
去看升旗禮的,大部份是內地來港的個人遊旅客。董伯只在這些與香港生活不相干的人群中受到「歡迎」。面對他管治下的香港公眾,他連賽馬的「特首盃」也不敢去頒獎,他喜愛的足球賽也不敢去觀看,更遑論他有種走向五十多萬示威的民眾了。
………………………………
董伯終於不像去年七一那樣,連續三天只以「早晨」來對七一市民的訴求作回應。今年七一晚上,他出來向新聞界讀一段聲明。
他說:「我清楚聽到你們的聲音,了解你們的訴求」。然而整段聲明,顯示他沒有聽到市民聲音,也不了解市民的訴求。他承諾「一定會做好在年初施政報告內提出的各項工作」,但遊行市民根本無一人提到他的施政報告。對市民提出的民主訴求,董伯表示「亦聽到」,但他的反應是「根據人大常委會作出的釋法和決定,循序漸進推動民主,最終達到普選目標。」只是,市民的訴求正是對人大釋法與決定的極度不滿,而且「最終達到普選目標」在《基本法》中早有規定,還須他說嗎?

………………………………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香港七一遊行,說「回歸之後」,「香港居民也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真正的民主」。
若香港居民已有「真正的民主」,那麼《基本法》所定的最終實現普選的目標不是多餘嗎?難怪她講這句話時,語氣吞吞吐吐,不甚自然。
………………………………
七一公布授勳名單,無人獲大紫荊獎。在廿三條立法過程中,與民意作對的葉國謙獲金紫荊獎,論與市民為敵,葉的「功勳」自然比不上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