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廈林立、被譽為「世界工廠」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由於「工資十幾年不變」、「旺季請、淡季炒」等種種原因(詳見附表),令致當地工廠工人大量流失,估計珠三角地區的工廠目前急需約二百萬名工人填補生產線上的空缺,才能應付「如雪片飛來」的定單。
廣東省的人力資源專家指出,隨着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近年迅速崛起,同時「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的步伐又不斷加快,廣州、深圳和東莞等地區的勞動力密集型工廠,陸續出現了生產工人嚴重短缺的情況,並且出現「去江(蘇)浙(江)打工比去廣東好」的聲音。
番禺勞動力市場副主任蔡照堅表示,今年二月過後,當地不僅生產工人流失嚴重,前往番禺打工的外省民工數量亦急劇下降。東莞厚街勞務大市場總經理梁寧則表示,「四處招不到生產工人」的問題,在當地的製鞋、電子和製衣業特別突出。
梁寧舉例說,僅東莞鞋業「大哥」「裕元」製鞋廠,生產線就缺少一萬名工人。「華堅」鞋廠,還差五千名生產工人才符合需求。他估計,厚街鎮各大小企業對生產工人的需求,至少還要五萬名。
據廣東錫安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丁世偉表示,目前廣州、東莞、佛山和中山等地,都相繼出現生產工人短缺的情況,僅東莞市就缺少超過一百萬名工人,而整個珠三角地區則「估計達到二百萬名以上」。
究其原因,廣東數以百萬計的外省民工,長期以來都是備受社會漠視的弱勢社群,他們在廣東忍受着「十幾年來不變」的薪酬、繁重的工作、缺乏勞動保障和惡劣的工作環境。
此外,據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副主任馮勝平指出,目前珠三角絕大多數勞動力密集型企業,仍然以拚命壓低生產工人工資的方法,來降低生產成本,加上珠三角地區的生活成本較高,外省民工便不願再到廣東打工了。
廣州《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