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森與斯威瑟斯在這個代糖研究中,用了兩組老鼠做實驗,讓牠們在「正餐」以外,再飲兩款飲料:第一組老鼠的飲料,混合了高卡路里糖水與低卡路里代糖飲品;第二組只飲高卡路里糖水。
十日之後,科學家讓兩組老鼠吃一種高卡路里的朱古力味零食。結果第一組老鼠吃了零食後仍然「開胃」,吃的正餐比第二組的多。
科學家認為,這顯示第一組老鼠被代糖飲料破壞了估算卡路里的本能,因此低估了零食的卡路里,結果比第二組老鼠吃更多正餐來補償卡路里「不足」。
何以見得老鼠有估算卡路里的能力?戴維森和斯威瑟斯是根據二十世紀初,蘇聯生理學家帕夫洛夫(IvanPavlov)著名的狗實驗,來提出這假設。帕夫洛夫每次讓狗進食前都搖鈴,久而久之,狗聽到鈴聲後,就算沒看到或嗅到食物,都會反射性地分泌唾液。
他們認為,老鼠也是這樣學習到食物的味道或質感跟卡路里含量之間的關係,並據此控制食量。斯威瑟斯相信,老鼠和人有許多相近的學習過程,所以人亦很可能有這種能力。
WedMD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