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耗資一百九十五億港元在首都曼谷興建的全國首條地下鐵路,建造六年終於竣工,首階段路線周六正式通車,由泰王浦眉蓬主持開幕儀式。地鐵通車不但有望紓緩地面交通擠塞問題,還標誌着泰國挑戰早已設有地鐵系統的香港和新加坡在亞洲區內經濟領先地位的決心。
今次通車的首階段路線,由曼谷北郊至西南部靠近唐人街的華南峰火車站,全長二十公里,沿途十八個車站,途經市內人口最稠密地區,預計每小時可運載十萬人次。地鐵公司計劃到二○一○年開通總長度一百一十一公里的線路,全部費用需五百八十五億港元。
新地鐵列車在德國西門子公司訂造,地鐵站入口比行人路高逾一米,以防水災時洪水湧入站內。車費方面則由二點二八港元至五點八九港元不等,但對於不少每日最低工資僅三十二港元的曼谷市民來說,搭地鐵還是不大划算。
泰國經歷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近年經濟逐步復甦,很多曼谷人買車代步,但由於缺乏完善道路系統配合,以致交通擠塞問題嚴重,空氣污染惡化,不少人患上呼吸系統毛病。
泰國大型快速運輸局官員宗桑光表示:「我們希望(地鐵)首階段通車至少可紓緩道路部份交通擠塞問題。到全套系統建成後,可望減少地面一半交通壓力。」
新地鐵系統不但有助紓緩地面交通擠塞問題,還可改善市民健康。家庭主婦差古文表示:「搭地鐵對於健康較有好處,因為不用再吸入道路上的廢氣和害怕被汽車撞倒。」但不是所有人都歡迎地鐵通車,的士司機昂辛表示:「這肯定會影響我的收入,但我也沒法子。」
除了解決交通問題,地鐵也是經濟發展的象徵,亞洲多個先進城市早已設有地鐵,例如香港的地鐵早於一九七九年就通車。
泰國之前曾計劃興建高架鐵路紓緩交通擠塞情況,由香港合和集團負責,但遇上九七年金融風暴,工程失敗告終。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