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統計處昨公布「香港人口推算報告」,預計香港的常住人口將由去年的六百八十萬人,增至二○三三年的八百三十八萬人。不過,人多未必好辦事;三十年後,香港要面對人口老化、出生率降、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等問題,其中男性數目相對每千名女性的「人口性別比率」,更將由去年的九百九十七名,大跌至七百四十九名,令適婚女士愈來愈難找到理想對象。 記者:雷子樂
統計處昨估計在二○三三年常住人口將增至三百三十八萬,比去年增加一百五十八萬。這個最新的估計,較二○○一年的推算減少近四十萬人,出現近百分之五的誤差。流動居民數目也會由去年的十八萬人增至三十六萬五千人。
統計處處長何永煊解釋,去年沙士事件,對本港經濟帶來深遠打擊,令不少市民決定延遲生育,影響未來數年的出生率,使人口增長數目不及原先估計。他補充,沙士令去年來港外傭大減兩萬多人、不少市民離港逃避疫症,○三年的人口增長只得百分之零點二,是戰後最低的一年。
統計處推算二○三三年,每千名女性將生育九百九十三名嬰兒,出生人數約四萬六千人;年齡中位數也將由二○○三年的三十八歲,增至二○三三年的四十九歲;即是屆時要面對人口老化、年輕人口減少等問題。
香港男多於女的定率,自去年開始扭轉,○三年每千名女性只有九百九十七名男性,但到了二○三三年,「人口性別比率」更會跌至七百四十九名。何永煊解釋,這與港男的內地妻子遷港,及本港女性較男性長壽有關。現時每年約有一萬七千多名港男到內地娶妻,本港的適婚女士也開始北上尋對象,每年約有二千多名香港女士北上結婚。
不過,婚姻介紹所負責人李威廉說,香港女士除要面對男士北上結婚,更受到內地女士南下徵婚的威脅,找到結婚對象的機會將愈來愈渺茫。近五年港男北上結婚成風,已由過去的地盤工人蔓延至專業階層。此外,內地放寬自由行後,不少事業有成,條件不俗的內地女士都來港徵婚,「收入、學歷、職位『三高』,但係年過三十、樣貌平凡嘅香港女士,結婚嘅難度就最大,最好就降低要求。」
他指出,內地一孩政策導致男多女少,而在這政策下成長的內地男士漸達適婚年齡,香港女士如能適應內地男士的生活習慣、文化,「放眼大中華」將是她們未來擇偶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