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瑪麗醫院爆發八名早產嬰兒出現壞死性腸炎的調查,初步結果顯示,所有臨床樣本及環境樣本進行的病毒及細菌測試均呈陰性,證明這次爆發並非由細菌或病毒引起,但並無說明該些早產嬰如何染病,只強調大部份爆發事件都無法找到單一致病源,有關病房明天重收新症。
但在事件中死亡的早產男嬰的母親陳太,對報告未有說明為何八名嬰兒同時集體染病表示不滿,「搵唔到菌唔等於冇原因,點解唔交代清楚,重咁快收番BB(病人)入去,有乜事邊個負責」。她期望該院病房醫護人員嚴守感染控制措施,接觸嬰兒時戴口罩及手套,減少嬰兒感染機會。
瑪麗醫院初生兒深切治療部上月十八日公布,由上月十三日起數天內有八名病房內的早產嬰兒,染上壞死性腸炎,其中一名二十五周大的男嬰更在上月十三日去世。衞生防護中心與瑪麗微生物學家聯手調查,展開大規模臨床及環境細菌或病毒研究,昨日傍晚公布初步結果。
結果顯示,在嬰兒的糞便、肛門驗棒、鼻液、胃液及血液的樣本作細菌測試均呈陰性,也同時化驗有否腸病毒、輪狀病毒及人類冠狀病毒等測試,全部呈陰性,即這次壞死性腸炎並非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致。
該院自上月十八日起至今未有新增壞死性腸炎個案,七名患者正在康復中,情況穩定,初生嬰兒深切治療病房由明天起恢復接收早產嬰兒新症。
聲言要為死去的兒子取回公道的陳氏夫婦,昨日對報告均表不滿及無奈。陳太強調,其子去世時也化驗過血液及胃液,皆找不到細菌,但其後仍有七名嬰兒發病,故她認為,院方對重開病房應採取審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