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殺後遊行前的安撫

封殺後遊行前的安撫

中共對付它的對手,如果不能「堅決徹底乾淨全部」的消滅之,而必須談判或對話的話,它的策略一向就是以強硬姿態向對手迫近九十九步,令對方感到毫無希望乃至窒息,然後退後一步,令對手感到中共的寬容、讓步與善意,以致心甘情願接受條件,乃至臣服。現在北京對香港,就是重演故技。

凌鋒

曾慶紅向香港「釋放善意」,香港一些政治人物與媒體就大事吹捧,幫北京造勢。但是我們該知道,他的這番善意,是在北京修改了《基本法》、封殺了香港○七/○八年的普選,以及迫走三個名嘴之後的「善意」。
曾慶紅說,北京同香港民主派沒有矛盾、沒有衝突;果如是,就根本不必釋法,不必封殺普選,也不必把鄭經翰、黃毓民、李鵬飛趕出民主派之外才說沒有矛盾。可見,他的「沒有」是有前提的,那是在香港民主派失去很多權利以後得來的小小讓步。
為甚麼曾慶紅不在半年前宣示他的新思維呢?可見是要完成他的「釋法、封普、封咪」三把火之後,為了鞏固勝利果實,才用現在的「安撫」來弭平香港人的抗爭。而在這個時候曾慶紅為何不遠萬里趕着從非洲釋放他的善意呢?立竿見影之效就是減少七一的上街人數,這樣就可以向國際社會宣布,香港市民接受了北京的上述有違一國兩制和香港高度自治的做法,美國等不要再「說三道四」了。
因此,香港一些民主派成員如果說雙方應該各讓一步而需要取消某些口號的話,北京的讓步就不應該只是幾句空洞的好話或幾本回鄉證,而是要把被他們剝奪的一些香港人的基本權利還給香港人,例如至少也要讓那些名嘴回到他們原來的崗位上,讓他們有說話的權利而香港市民也有聽的自由,否則又怎麼對得起他們呢?

因此香港市民在七一堅持上街,繼續表達訴求,要回被搶去的權利,還是非常的必要,不管是喜怒哀樂的何種表情,表達要回權利的訴求總是對的。
但是,現在民主派內部似乎對提出「還政於民」的口號還存在分歧,為了避免民主派的分裂,也為了吸收更多人參加遊行,或者為了表示對曾慶紅善意的回應,不如用北京創造的漢語拼音來寫出這句標語,那就是「huanzhengyumin」;既可以理解為「還政於民」,也可以理解為「還證於民」,大家各取所需,皆大歡喜。用廣東話呼口號時,它的粵語拼音一樣是「waanzingjyuman」,效果當然也一樣。
曾慶紅的善意是一種政策而不是法律制度,如果《基本法》都可以隨便解釋,而「共產黨,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對曾慶紅的善意當然也要長一點時間的觀察才做定論。所幸大部份香港的民主派在這方面的看法還是一致的。
如果北京真的有誠意,而不是玩弄權術,手無寸鐵的香港市民絕對不會無理取鬧,嘗試用雞蛋去碰石頭的。
……………………………………………………
作者為旅美政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