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美痛苦減輕格老有功

理財智慧:美痛苦減輕格老有功

正因為美國息口調整與否,都會影響到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場,因此作為聯儲局主席的格林斯潘,其言行都會受到市場關注。
做了20多年美國官員的格林斯潘,累積了不少為政經驗,以及良好的政績。

痛苦指數2指標
在80年代的美國,經濟環境未及現在的良好,用來量度社會不幸程度的「痛苦指數」(MiseryIndex)就曾高達20%以上。所謂「痛苦指數」,是經濟學家所提出的,構成包括兩個指標──通脹率及失業率。
兩個指標的數值愈高,代表人民的生活愈痛苦。失業率高,代表有很多人沒有收入,生活當然會很困難;至於高通脹的話,市民的購買力便會下跌,財富就會被蠶食,再加上工資的調整往往比較慢,特別對於一些合約制員工而言,如果合約期間通脹上升的話,他們的生活便很艱苦。
經歷了20多年的整理之後,現時美國的痛苦指數長年處於單位數字,美國的國力亦比20年前強大,這或多或少格林斯潘都有些功勞。
每年格林斯潘都有兩次被召到國會出席國會聽證,去表達他對經濟前景及現狀的看法。雖然美國的經濟複雜而且龐大,但格林斯潘卻能掌握美國經濟的發展。他曾說過,如果能窮一生去研究美國經濟,或多或少對它會有點認識。
格林斯潘現年已是78歲,窮了大半生研究美國經濟,所以對之甚為了解,而市場更認為他是經濟學家中的經濟學家,有不少經濟學家都甚為留意格林斯潘對經濟的看法。但是格林斯潘的發言往往是模稜兩可,令人摸不着頭腦,這亦是他的特色之一。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