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各種水果盛產的季節,尤其香港最常吃到的西瓜、荔枝、葡萄及士多啤梨,或是一年四季也會在超巿買到的橙、蘋果、梨和楊桃,它們各有不同的保健功效。吃水果能攝取纖維素及改善體質,但特殊體質的人士則要小心選擇,否則吃錯了水果反而有礙健康。 文:李勇明 圖:張志華 Model:Sylvia(Starzpeople)
簡評:橙幾乎已成為維生素C的代名詞。事實上,它的豐富維生素C能增強人體抵抗力,亦能將脂溶性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中醫角度上,常食用橙、柑等橘子類水果,有順氣化痰,清熱生津,健脾開胃等益處。廣東人常以陳皮炮製食品,就是因為果皮的維他命C和胡蘿蔔素比果肉更多,內含揮發油能促進腸胃蠕動,排出脂肪降低血中膽固醇。
簡評:荔枝雖有補血、健肺、促進血液循環等功效。不過,俗語謂「一粒荔枝三把火」,此言並非作大。對於陰虛肝熱者來說,荔枝吃多了會造成皮膚病、口乾、失眠及口唇腫大等毛病。若然是痛風、糖尿患者,尤其不宜多吃。假如荔枝吃過量,不妨食一點性寒的西瓜,或喝一碗冬瓜水降火。
簡評:葡萄有養血固腎,強壯體質功效。中醫學說法,肺虛咳嗽、胎動不安、腎炎患者特別適合吃葡萄或喝葡萄汁補身。葡萄不但果肉有益,連皮和核也是寶。法國人素來認為紅酒有益健康,因為酒中的葡萄肉、皮和核,以及它們所含的豐富維他命E、B12、P和C對心臟血管極為有益。
簡評:士多啤梨屬莓類,鐵質及鉀質的含量豐富,亦含維他命A,所含果膠和有機酸可分解食物中的脂肪、促進食慾及加強腸胃蠕動。日常食用方法除了生吃外,亦可於粟米片中加入脫脂奶及半杯士多啤梨;既增加鐵質的攝取量,也提供人體每天所需維他命C份量及纖維素。另外,用新鮮士多啤梨加入麻油打汁,在空肚時食用能治療便秘。
簡評:好多人喜愛吃西瓜消暑解熱。不過,由於西瓜性質寒涼,胃寒及孕婦均不宜食用。其實,西瓜本質並無害處,強壯或燥熱之人多吃無妨,相反體虛、容易疲倦、頭暈的人士則不宜過量進食西瓜。不慎吃多了西瓜見暈作悶,可含一片生薑解救。
簡評:楊桃有清熱、生津、利水功效。作為一種水果食療,楊桃是治咽喉痛的能手。如遇到喉痛情況,每日吃兩、三個楊桃,情況便有改善;分析其醫理,喉痛時身體多半有實熱或虛熱,楊桃肉既能消熱,又可生津,故能紓緩症狀。
簡評:在眾水果中,蘋果普遍又平和;營養學分析蘋果含有最多果糖及多種有機酸、果膠、微量元素。蘋果果膠屬於可溶性纖維,能有效降低膽固醇水平,更可促進脂肪排出體外。蘋果所含的微量元素鉀能擴張血管,助治高血壓,而鋅若缺乏時會引致血糖代謝失調。
簡評:梨子自古被稱為「百果之宗」,有清熱氣和治咳潤肺之效。不過,由於梨本身性質帶寒,身體虛寒、寒咳者不宜生吃,必須隔水蒸或放湯,或與藥材清燉亦可。最流行的梨子食療方法,可用南北杏、雪耳清燉或熬湯,對於聲沙口乾頗有效用。所以,大家在了解梨本身益處之同時,亦要留意其性質是否適合自己的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