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格老談話常模稜兩可

理財智慧:格老談話常模稜兩可

格林斯潘的說話,很多時會很模稜兩可。曾經就有交易員批評,格林斯潘的講話,很多時都是很沉悶的,而且在開首所發表的意見,又往往在講話的尾段遭推翻,而且市場的正反意見常常都有被提及,但他自己的觀點卻往往未有明確表達。

經濟觀點三要素
為何他會這樣?要明白他的說話,便要先明白他對經濟的觀點。簡單來說,他對經濟的觀點有三樣東西:1.發債──不好(Debts-bad);2.通脹──非常不好(Inflation──verybad);3.資本主義──萬歲(Capitalism──Hurray!)。因此格林斯潘在任期之內,都致力壓縮美國國債規模,而對於通脹問題,亦盡量利用貨幣政策的方式加以對抗。而格林斯潘亦認為市場是十分有效率的,所以在可能範圍之下讓市場去調節,往往勝於政府的指引。
格林斯潘的聲譽來自過往的政績,如果他的觀點出現偏差,會影響他日後的工作效率。
例如假設他的觀點是要加息,正因為他的影響力很大,所以短期之內市場會對他的加息言論作出反應──結果是債券價格下降,孽息上升。這是市場自我效應之一。
但假若市場真實環境未能配合,就算利息上升很快,結果亦會很快掉頭回落,這樣就會直接損害格林斯潘的信譽(Creditability)。
作為財金官員,信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會直接影響政府政策的效力質素,因此格林斯潘的講話,多是模稜兩可,正反意見也會提及,讓正反兩方的市場人士能各取所需,讓市場去決定價格及成交量,達到有效分配資源的效果。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