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郵差? - 陳頌恩

信不信郵差? - 陳頌恩

暑假開始了,我把教科書當枕頭,睡在床上看課外書。正在看被譽為「影響一生的成功學聖經」的《送信給加西亞》,內容是講述安德魯羅文如何完成missionimpossible把信送給加西亞。
我聯想到的卻是一個真人真事的反面教材。在美國的大學有學生辦的日報,某天我看到頭條新聞是「郵差棄信被捕」──簡直難以置信,不派信反棄之!不知道為何我從來沒有想過有郵差會毀滅信件以減輕工作量,或許因為我天真得過份,又或者是因為我認為信件都是珍貴的(junkmail除外),手寫的信箋在這買少見少的時代更別具價值。

揭發案件的學生會主席是我的同學,我當然不會放過查根究底的機會。主席說一天下課後,他到郵箱取信,那時正值郵差收信的時候。他赫然發現兩個龐大的黑影在鬼鬼祟祟不知幹嗎。於是他在暗中窺探二人的一舉一動──他錯愕地發現二人把從郵筒收集回來的信件像倒垃圾一樣倒進垃圾桶,主席臨危不亂,發揮他的偵探頭腦,箭跑到郵局對面的便利店買了一個用完即棄的相機,再跑回郵箱攝下罪證。然後便機智地報警,過程猶如《24》一樣緊湊刺激──結局?人贓並獲,兩個郵差當場被捕。
主席說得眉飛色舞,我的心裏卻冷了一截,在這個電郵年代,要親身到郵局買郵票、貼郵票兼放進郵筒寄出的,除出商業信件,必定是十分重要,不能用言語表達,只能透過筆劃含蓄地流露的情意,這兩個郵差敗類在被捕之前曾遺棄了多少信件?他們毀滅了多少發信人的勇氣、時間、心血?與此同時又輾碎了幾許收信人的渴望、期待?
百無聊賴的時候,我會幻想,在年華老去之時,某一天我的孫兒會拿着一封塵封的信向我跑來說:「嫲嫲,郵差剛派的。是誰給你寫信?」郵戳是香港回歸前的日子。信,本來給郵差丟了卻又給有心人撿回再寄,一寄就是五十年,我會用昏花的老眼看完信,摸摸孫兒的頭,聲音震抖地說:「這人差點便成了你的爺爺了。」

編按:鍾偉民請假一個月,由陳頌恩暫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