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大部份地區電力供應緊張。今年以來,共有24個省區出現需要限制供電的情況,其中又以浙江、江蘇和四川等地方缺電尤為嚴重。供電不足將使工商業的生產和營運帶來負面影響,例如廠商可能因電力供應不足和不穩定,甚至突然中斷而打亂早已安排妥當的生產計劃,最終可能令貨物付運時間被迫延遲,嚴重影響廠商的聲譽。
電力供應出現短缺,反映電力價格過低,因而在現有價格水平,電力供應遠遠未能充份滿足需求。要令電力短缺的現象消失,就得全面放開電價。事實上,即使中國的電力市場在改革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果,例如電網和發電廠分家等制度改革,但電力行業仍殘留着很多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問題。國內媒體《國際金融報》的一篇文章就把現在電力供應緊張的關鍵原因一語道破:「我國電價形成機制一直是由政府定價,價格既不是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做出調整,也不是完全反映了電力產品的準確成本」。
除了政府直接干預電力價格從而造成現今電力供求失衡的現象外,鐵路運輸出現瓶頸,無法及時提供電廠發電所需的煤炭供應也是另一重要原因。由於煤炭儲量最豐富的省分地處中國西部,因此將煤炭從供應地運送到全國的發電廠,就有賴火車作為運送工具。同樣困擾電力市場的問題亦出現在火車運輸行業中,低於市價的運費令火車的載運量供不應求,大量的發電用煤炭因而未能運到用家手中。煤炭供應的短缺和不穩定,除增加發電成本外,也令發電廠的發電能力大受制約,間接成為電力供應短缺的原因之一。
要徹底解決中國的電力問題,只有盡快加速電力行業和鐵路行業的市場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