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電梯的概念,其實早在百多年前已經出現。一八九五年,俄羅斯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從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中取得靈感,率先幻想興建用電纜連接地球的「天塔」。一九七九年,科幻小說大師克拉克更在《天堂的噴泉》一書中,大談興建高逾三萬八千六百公里的太空升降機,甚至把月球、水星和火星變成永久殖民地。
根據齊奧爾科夫斯基的意念,「天塔」建於三萬五千八百公里高空,由捲成頭尾尖細的線軸型電纜相連,並依照和地球同步的軌迹行走,保持永遠在地球上空同一位置。身為科學家,他還認真探討實際技術問題,例如地心吸力和「天塔」的運行速度等。
克拉克則是把太空電梯概念介紹給普羅大眾的重要人物。克拉克就是著名科幻電影、由殿堂級導演史丹利寇比力克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原著作者。
克拉克在《天堂的噴泉》中,已提到要用碳納米纖維等先進材料興建太空電梯,並把興建地點適當地定於赤道上,因為在赤道最適合與地球同步運行,而且不受龍捲風等天災影響。
《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