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於香港經濟自去年中逐步復甦,中信國際金融(183)03年度業績回復增長,股東應佔溢利6.57億元,較02年同期增長21.9%,每股盈利0.21元,合符巿場預期。盈利增長動力來自出售到期證券溢利大幅上升逾倍至1.25億元,以及中信嘉華銀行在中信資本夥伴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的股權增加,令所佔聯營公司淨溢利大增至1.75億元。
本地樓巿上半年交投暢旺,帶動該行今年首4個月的新增按揭貸款較去年同期上升逾20%,由於今年上半年同業拆息偏低,令上半年按揭息差較去年同期理想。至於非利息業務方面,今年首季亦有理想表現,旗下銀行今年首季信用卡消費簽帳額較去年同期上升約50%,撇帳率降至單位的中位數字,較去年底有所下降,預期今年在這方面的收益會增加。此外,該行的財富管理業務表現甚佳,貨幣掛鈎存款平均交易額高達40萬元,今年首5個月該行的非利息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50%。
由於集團不良貸款比率從02年度的5.6%上升至03年度的6.5%,筆者認為管理層採取審慎策略,故此,期內只把呆壞帳準備減少4.8%至5.14億元,減少幅度低於同業。然而,集團在樓宇按揭貸款業務比重較其他本地銀行高,是樓巿從低位大幅回升的較大受益者之一,相信只要經濟持續改善,相關貸款組合的呆壞帳可於2004年度作回撥,成為2004年度盈利增長動力來源。
集團積極拓展業務,於今年4月底,獲股東通過斥資5億元現金向母公司收購中信資本25%權益的建議,令持股量上升至50%,收購後,可有效地融合旗下投資銀行及商業銀行業務的實力。況且,收購作價非常合理,按照中信資本03年度稅後溢利2.68億元計算,相當於歷史PE7.4倍,有助提高集團盈利能力。同時,旗下中信嘉華銀行正申請在上海開設分行,預期今年內可以開業及計劃在澳門開設分行,藉此擴大其分行網絡。
筆者預期集團04年度盈利約為8.2億元,預計PE降至10倍附近,巿價對帳面值約1.1倍,較同類中、小型銀行股便宜。較早前,在中國推出宏觀調控措施,其股價追隨一眾中資股作出較大幅度調整,調整幅度已足夠,不妨趁低收集。
姚浩然
興旺證券聯席董事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