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明
去年七月一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大遊行,主題是「反對廿三,還政於民」,吸引超過五十萬市民參加。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曾指出,有市民可能將參與大遊行當成假日活動,企圖淡化參與遊行的市民對特區政府施政的不滿。
本年一月一日,民間人權陣線再次發起大遊行,主題是「還政於民,改善民生」,吸引約十萬名市民參加。本以為可以鞏固和轉化的民主運動,卻在四月二十六日遭到人大常委會潑一盆大冷水,雙普選慘被否決。
還不到一星期的七月一日,民間人權陣線繼續發起大遊行,主題是「爭取○七/○八普選」,遊行仍未舉行,卻已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困難。沒有保險公司願意承保已令到主辦單位感到無奈,然而,最大的難關就是連主題和口號都受到無理的抨擊。
有人提出,「還政於民」有搞「港獨」的意味,國務院港澳研究所所長朱育誠更發表「香港有人搞港獨」言論,卻未有提出任何事實根據,亦未回覆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的邀請,到立法會交換意見,令人感到遺憾。
由去年的七月一日,特區政府主要官員嘗試減低參與遊行市民的意欲,到今年上半年,北京四大護法高調大談「愛國論」,來一場思想改造風暴,到近期親北京人士肆意批判「還政於民」,不難發現,這些言論,不再是純粹的意見表達,而是透過有系統的媒體操作,不知不覺間轉化成有權力的說法,改變社會上的討論氣氛。
「還政於民」源遠流長,由八十年代提出「民主回歸」,到今天市民要求雙普選,清楚表達了香港人的訴求,「爭取○七/○八普選」就是現在香港人認為實踐「還政於民」的體現,有根有據,卻無人曾經提出任何「港獨」說法。近期的「港獨論」實令人摸不着頭腦,借偷換概念來服膺政治目的。「還政於民」等如「港獨」,就是抽離政治脈絡,背棄香港實際情況的說法。
無形的政治低氣壓,帶來有形的恐懼;有形的恐懼,變化成今天實際的威脅。民主化可以帶來「香港是我家」的願景,讓香港人培養更多歸屬感。近日有大批學者及專業人士表達要維護香港的核心價值,「還政於民」經歷了二十年的考驗,時光的飛逝似乎毫不磨蝕香港人對此話的堅定不移,要捍衞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就不應放棄「還政於民」,更要「爭取○七/○八普選」!
「慶回歸,爭普選」是否可行,無人可知,但慶祝回歸,並不會自動帶來普選。難道「愛國無罪,造反有理」,就真的可以「還政於民」?
……………………………………………………
作者為香港民主發展網絡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