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研究發現,美國平均樓價自1995年以來升約三成六,上升速度較過去30年其他樓市蓬勃期快一倍,但沒有迹象顯示樓價將會崩潰。報告指出,個人收入增加配合利率下降,為樓價帶來實質支持,故目前的樓市不算出現「泡沫」。
負責撰寫報告的紐約儲銀高級經濟師麥卡錫和副行長皮奇,引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Stiglitz)對「泡沫」的定義,否定美國樓市有崩潰危機。按照斯蒂格利茨的定義,「假如價格上升的理由,純粹是基於投資者相信明年會賣到更好價錢,同時欠缺基本因素證明此價格合理,泡沫才存在。」
兩位作者認為,沒有明確迹象顯示,投資者憧憬樓價會急升是推高價格的主要導火線。報告指出,家庭收入提高,以及平均按揭利率從1990年的超逾10厘降至去年的5.75厘,大大增加美國人置業的能力。再者,許多反映樓價的指數,未有計入擴建及裝修等利好售價的元素。
外間普遍界定樓市現處泡沫的理據有兩個:(一)樓價中位數是家庭收入中位數的三倍;(二)租金指數相對樓價指數處於歷史低位。報告反駁稱,這兩項理據均沒有充份考慮息差因素。
這份報告對聯儲局政策有深遠啟示,因為英國和澳洲可能出現樓市泡沫,是促使英澳兩地央行加息的主因。有聯儲局官員曾表示,加息是配合經濟轉強,並非針對樓市。
聯儲局理事比斯女士說,長期而言目前利率偏低,因此有需要把利率調整到高於通脹水平。美國5月份消費物價按年升3.1%。
按揭機構房利美(FannieMae)首席經濟師貝爾松預測,聯儲局於下周二和周三會後,將宣布把聯邦基金利率調升0.25厘,至1.25厘;利率到今年底會循序漸進地升至2厘,明年底將企於4厘或4.5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