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面對的不公平

中產面對的不公平

譚香文

近日很多人談論香港的核心價值,作為維護香港核心價值運動的發起人之一,我想特別談談對小業主及基層專業人士的公平與公義問題。
部份地產商指香港在回歸後特別優待某公司,像超低價的馬鞍山酒店地皮、數碼港發展計劃、馬鞍山翠擁華庭的隔音屏等,認為政府有欠公平;另一方面,西九龍發展計劃被評為對小型發展商不公平。這些言論主要環繞在發展商間,較少涉及小業主。
作為星河明居業主委員會主席及黃大仙區議員,我曾就大廈公契中對小業主的不平等條文多次向政府反映。政府在星河明居的地契內註明發展商要負責興建一個巴士總站及交通交滙處、一個公共廁所和兩條連接附近屋邨行人天橋的公共自動電梯,並需負責日後維修費用。這些費用發展商一定計算在成本內,並在地價和售價中反映出來,本來沒甚麼不公平的問題。

問題在發展商出售樓宇時,會通過訂立公契將有關公共設施的維修保養責任轉嫁給小業主。而事實上小業主在買樓時,基本上不會逐條公契去審閱,不知道需要承擔這些責任,代表發展商的律師也不會主動告訴小業主,在買賣樓花時更連公契也沒有。小業主在考慮樓價時往往忽略了這方面,變成發展商簽單收錢,小業主結帳的不公平現象。
這些情況在大型發展項目中屢見不鮮,特別是地鐵沿線的發展項目,很多小業主在買樓後才發現問題,但政府部門卻以公契為法律依據,指業主有責任查清楚才買樓,想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政府對這問題視若無睹,也沒有作任何正面回應或補救工作,這對一眾小業主公平嗎?
香港似乎特別優待大企業,大發展商的優惠比小發展商多,小業主更只能被迫接受發展商不公平的對待。會計界也有相似情況,政府立法規管會計行業時,往往只考慮大型會計師樓的意見,中小型會計師樓的利益及意見不受重視。而初出道的會計師為了取得專業資格,需接受沒有「補水」的超時工作,離職時為了一紙工作證明,更要被迫接受剋扣離職補償,勞工法例對他們的保障名存實亡。

這些不平等現象,不只發生在會計這個專業,愈來愈多需要工作經驗和離職證明的行業,僱主為了節省僱員的離職補償,要求被解僱的僱員以自動離職來換取一紙工作證明,這樣是在破壞香港的核心價值嗎?政府以自由競爭、市場主導為藉口置身事外,對基層專業人士公平嗎?
不公平往往帶來不公義,不公義會導致社會不穩定,經濟就難以持續發展。要維持香港穩定繁榮,就要消除不穩定因素。維護公平公義這些核心價值,就是當前香港社會最重要的工作。
……………………………………………………
作者為資深會計師、維護香港核心價值運動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