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 套 - 陶傑

配 套 - 陶傑

富商兒子在牛津留學,暑假回港,慘遭狗仔隊拍得照片,在酒店夜會大陸明星章子怡。
男歡女愛應該自由,但是一個在牛津讀書的學生,為甚麼會搭上章子怡?未免令人狐疑,有沒有委屈了牛津這塊招牌。
因為既然在牛津讀書,在選擇異性朋友的口味方面,應該DeserveBetter。進得牛津的人,許多非富則貴,在那裏結識到荷蘭的公主、克羅地亞的王子,或丹麥外交部長的女兒,應該不太困難。當然,齊大非偶,香港富商之後,到了外國的大場面,任憑如何富有難免也有一點點寒傖,也不一定要追求國際級的虛榮,何況要與這等後裔為密友,精通兩三門歐洲語言、品酒有獨到的心得、懂得宮廷級的餐桌和宴會禮儀,外加一份想像力非凡的浪漫體貼,都是必要的條件。

但是總也不至於對一位大陸女星驚為天人吧。受過牛津教育的人,應該有一份非凡的鑑賞力,一點點的濫交,不是罪惡,但那樣的學歷,加上不凡的家底財富,一夜情的名單上,即使沒有法國女星伊莎貝拉寶德,有Vogue雜誌上的一個名氣不大的女模特兒,從牛津駕私人飛機到蔚藍海岸,與她在地中海邊一家小小的海鮮吧開始渡一個燭光、陽台、浪花構組成的周末,身為富家子的大學生,即使有點荒淫,但因為有英王學院這一級的招牌撐着,世人不僅會體諒,還會獻上一份微笑的欣賞。
如果傳聞竟然是與瑞典首相也在牛津的兒子搞同性戀,兩人相約在埃及金字塔下並轡而騎馬,那麼恭喜,牛津的教育,在這位公子身上已經見效。進得牛津劍橋,如果暑假還急不及待回來香港,即使現身在君悅酒店、蘭桂坊或南區的深水灣俱樂部,異地的精英教育在這位小朋友身上有多大的影響,一個內行的父母,不但不會因為他「黐家」而老懷大慰,反不免應該有點擔心。

其實退一步,身為香港有錢人的下一代,今天為甚麼非要上牛劍不可呢?貴族的教育,除了知識和胸襟,還為自己鋪一條天梯,上接國際名流界,但當一九九七年之後的香港確實已成為中國的一座城市,身為香港的愛國名流,把子女北送清華,確實是一個更加服眾的理想選擇。
何況牛劍的教育背景,對於亞非人士的功能還是有限。不錯,會抽雪茄,英語發音正確,但最終可能EndUp在北京上海開中國餐廳或唐裝店,雖然顧客群中有王儲和大使,在他們的眼中,這位校友可能只是一位東方的買辦。
讀牛津的香港子女,明年暑假,不管父母給你一張頭等機票,渡假海闊天空,最好不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