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專業攝影記者,挑選了世界四十處地方,以簡短的文字,及懾人的圖片加以介紹,輯錄成書,稱為《死前必須一看的難忘地方》。人生幾何,用白駒過隙的光陰,縱目這個大千世界,享受其中的繽紛景象,的確是個吸引人的好主意。
有趣的是,作者的選擇反映的眼光和文化。四十大處,包括了大自然的奇景、古城古國的文明、現代大都市的商業繁榮、心曠神怡的度假勝地;你隱約可見一個健康活躍,好動好奇的人,興致勃勃地攀上高峯、走入沙漠、尋訪冰川,又愛躺卧在幼滑雪白的沙灘上,縱目一望無際的澄碧海天;看雨林、看生態環境、看浪漫的愛爾蘭海岸、看花草叢中的蘇格蘭古堡;同時,他又是一個對歷史和藝術有認識有興趣的人,例如吳哥窟令人遐思無限,是因為它仍清晰可見的精美浮雕,亦因為它的神秘歷史背景。
歷史不限於古遠,也及於近代;東歐的小城風光、上海的新舊交替,是其中的例子。這個人關心的歷史,又不限於歐洲文化源流,而是更為文化交滙點所吸引,絲綢路上的風光,基督徒及伊斯蘭衝擊之下的非洲文明狀況等等;越難分類,越是夾雜,就越見新奇獨特。這是耳、目加上思想刺激的享受。
因此,的確如作者所說,這本書不是遊記,而每個人都會為自己定出不同的「再見之前必須一顧」的景地,但令我最認同之處,是享受世界與認識世界成正比,而認識又與關懷成正比;關懷人類、關懷大自然,你就會知道得更多更深,也得到更多更深的享受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