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分析:分析零售股板斧易掌握

理性分析:分析零售股板斧易掌握

民主派協調後的結果,究竟與沒有協調有何分別?基本上陣容與去屆差不多,再加上三名大狀,協調是否真的可以增加民主派席位,仍是未知之數,但過程中的兜兜轉轉,再加上因僧多粥少而時有聽聞的排位爭奪戰,反而令人感覺民主派是否真心以大局為重。

分區直選要達致早前「X減1」的目標,是遙不可及,但現在最重要的,是莫讓配票錯誤而浪費選票。選舉投票原來可以是一場精密計算的部署,在比例代表制下,更需要分區得宜、排名妥當,才可以確保預算中的候選人奪得議席。

對分區敏感
與直選一樣對分區最敏感的,是零售業。哪一處地區哪一種貨品最好賣,背後的精密計算,實不下於選舉部署,而銷售數據就有如民調一樣,需要時刻充份掌握。
零售業是簡單直接的一盤生意,投資者要理解此類公司的運作,可說毫無難度;要進一步分析零售股的投資價值,亦易如反掌。
零售業理論上收取現金,不存在其他行業可能出現生意愈大、公司周轉愈困難的問題。但要達致這境界,首要條件是做到貨如輪轉。

要貨如輪轉
沒錯,存貨是零售業成功與否的關鍵。上期提到的地產股,其存貨(即樓宇滯銷)對公司是致命打擊。零售業的存貨壽命更短,沒有貨尾單位這回事。為滯銷存貨撇帳,是家常便飯,數目大的話,一則影響帳面盈利,二則表示資金回籠有問題。
藍籌股中的零售股,大概只有思捷(330)。其實嚴格來說,思捷亦未必算是純零售股,因為營業額中,有很大比例是批發所得。但既然通街都可以見到思捷的地舖,姑且稱之為「零售股」。
思捷在03年財政年底的存貨有9億多,究竟存貨算是多是少?答案可以用比例計算,方法是除以銷售成本的61億,把這比率再乘以365日,代表公司的貨品流轉周期粗略為54日。以不足兩個月時間盡銷手上的存貨,對時裝零售業而言,似乎是不錯的速度。兼且比去年的74日快了足足20天。去貨速度是比去年加快,但同時仍要為滯銷的貨尾撇帳。03年撇帳近9000萬,02年是零。9000萬對於年賺12億的思捷來說,是7.5%。

商標會減值
時裝貨品是何種因素決定暢銷與否?是品牌。換言之,思捷最值錢的資產,是年報上看不到的無價品牌。
注意!思捷帳面上18億的商標,並非品牌的化身,兩者是不同的概念(廣告:見《會計師白皮書》)。品牌是日積月累、消費者心中的感覺;商標是可以真金白銀購買的一個受法律保護的名稱。
「思捷」這商標是無形資產,要按年攤銷。投資者可能留意到,來年實施的會計規則,可能會毋須再分期攤銷,換言之,每年可增加1億的帳面盈利。但不要開心得太早,沒有按年攤銷,一樣可以減值。
帳面上的資產,永遠都要接受減值測試,萬一思捷這商標不再受歡迎,所帶來的帳面虧損,可以是全數的17億。美國要求商譽毋須攤銷,但要減值,所以02年電盈(008)的美國帳目要一次過為商譽減值430億,數字驚人。
提起電盈,經過最近一連串的分拆注資削減股本等行動,是否已經恢復元氣?下期再談。
龔耀輝
網址:www.ronaldku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