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衡量窩輪是否抵買,引伸波幅的實用價值遠較溢價為高,這方面我們已於上周探討過。但波幅始終是窩輪眾多的定價因素中較難掌握的一種,因為較易受到市場供求及投資情緒影響而大幅波動。
過去數年,經過發行商不斷灌輸知識的努力下,散戶投資者普遍對引伸波幅已有一定的認識,甚至會嘗試應用在實際的投資部署上。
有趣的是,筆者發覺市場目前對波幅的理解及認受性正走向兩個極端。第一個極端是部份投資者在買入窩輪時,完全不會考慮波幅走勢,純粹以方向走勢作為入市考慮。他們可能並不太了解波幅,但對掌握大市走勢的能力極高,故此,股價帶動的升幅往往能抵銷波幅對輪價帶來的變化,最終仍能在投資上獲利。
另一個極端是投資者極為看重波幅,往往花上很多精神和時間研究分析波幅的走勢,並密切觀察引伸波幅與歷史波幅的相互變化,以釐定入市及離場策略。以一般散戶來說,這可能較難做到,因為他們可接觸的市場資訊及分析工具都非常有限。
要知道一般專業投資者會為窩輪投資進行對沖,對他們來說,以波幅作「低買高賣」的策略便十分重要。然而,由於散戶普遍不會同時買賣窩輪及正股作對沖,即使成功預測市場波幅即將上升,但若未能配合正股的相關走勢,作用始終不大,故此,預測方向的準備較為重要。
有指市場近年雖逐漸認識引伸波幅概念,但將其應用方法似乎包裝得過於簡單,只奉行「波幅愈低,價格愈平」的定律,忽略了其他因素。現時不少報章的窩輪評論/推介專欄已開始提供引伸波幅數值,讓投資者能作全面分析,但這些數值應如何應用,是否單憑「波幅愈低,價格愈平」的簡單準則便成呢?
無可否認,散戶或許毋須深入細究波幅是甚麼,懂得運用才是最重要,而最實際的應用方法,莫過於用作比較不同條款。上周提到,只要掛鈎正股相同,行使價及到期日相近的窩輪,引伸波幅愈低,便代表價格愈便宜,若細心研究,不難發現目前市場上大多數同類窩輪的引伸波幅均相距不遠,間中也有一些高成交股證,其引伸波幅往往極度偏高,投資者必須審慎而行。
投資者亦應同時考慮其他的條款數據,如行使價、投資期、流通量及街貨量等,這些條款對個別窩輪的吸引力亦異常重要。投資者需留意,價格便宜不應是買入窩輪的主因,他們要考慮相關正股及整體波幅的未來走勢,以便更有效地掌握入市時機。
此外,窩輪波幅是常變的數值,會受到市場供求及投資者情緒所影響,也有機會在即市突然轉變。故此,投資者對波幅走勢不能掉以輕心,除了留意個別窩輪的波幅數值外,也要學習觀察相關窩輪群的波幅走勢。
在選擇窩輪的過程中,引伸波幅分析法雖較其他方法實用,但也有一些限制──它並不適用於極度價內或價外的股證上,因為此類條款對引伸波幅的敏感度並不高,所以在比較波幅高低時,便得格外留神。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