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原理如彈弓 可承受兩噸重撞擊<br>工程車緩撞裝置減傷亡

設計原理如彈弓 可承受兩噸重撞擊
工程車緩撞裝置減傷亡

【本報訊】車輛撞向路邊維修公路工程車(俗稱箭嘴車)的事件有上升趨勢,今年首三個月已發生十三宗,為去年總數,共造成兩死十四傷。警方調查發現,同類車禍有八成肇事司機因疲倦及酒後駕駛出事。為提高公路工程車安全,路政署已規定外判工程承建商使用一款新引入的車載式緩撞裝置,倘有意外發生也可減低人命傷亡。 記者:鄭華

路政署發言人稱,車載式緩撞裝置是裝設在「護航」工程車尾上使用,設計原理如同彈弓般,可承受時速一百公里行駛的兩噸重車輛撞擊,藉以減輕尾隨失控車輛意外撞到護航工程車後所造成的損毀及傷害。全套裝置在於提高保護程度,造價約港幣十八萬元。

舊款車僅掛上車胎
發言人又稱,現時全港共有十六部配有車載式緩撞裝置的工程車,安全措施還規定要裝設閃爍黃色箭嘴的大警告燈號牌,車尾掛上「慢駛」及三角形的「前面修路」警告牌。現時約有二百部舊款維修公路工程車輛,僅於車尾處掛上車胎作為防撞裝置。
據悉,現時在公路進行維修如吸渠、修路、檢查路面及清洗公路,都由兩部工程車進行,前行工程車負責執行工程工作,尾隨的屬護航保護及作支援性質工程車,作用是防止其他車輛直接撼向工程車。由於車載式緩撞裝置大大提高工程車在公路上工作安全,路政署在今年四月後批出維修公路合約,已規定承建商要使用該裝置工程車進行護航。

警方嚴查酒後駕駛
另方面,警方調查近年發生多宗公路工程車被撞成因,發現有八成肇事車輛司機因疲倦及酒後駕駛出事,由於酒後駕駛個案逐年遞增,警方已通令前線人員加強執法對付。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馬維騄證實,過往「吹波波」多只在車禍發生後才執行,但現今警方已採取主動策略,例如設路障截查可疑車輛時,在發現司機言語不清又或帶有酒氣者,警員在有理由懷疑下會即場要求司機「吹波波」測試,另巡警亦會留意道路上「之字」行車的駕駛者是否因酒後影響。

司機疲倦欠警覺性
除酒後駕駛外,警方調查亦發現撞撼工程車意外九成發生在晚上及在彎位處,肇事司機很多因疲倦駕駛導致警覺性降低、疏忽路面情況及未集中精神駕駛肇禍。
賽車手呂米高稱,於高速公路上飆車和跟車太貼亦為肇禍原因,其中很多經驗不足駕車者在高速公路飛馳,遇上突發事情措手不及出事。其實公路維修工程車上裝有大大個黃色箭嘴閃爍燈,基本上駕車者在遠處已可看到,理應有足夠警告性讓駕駛者收慢車,問題在於不少駕駛人士習慣不顧路面情況而釀成意外。

過往曾發生多宗與工程車有關的交通意外,圖中的鐵騎士最終不治。
資料圖片

上月尾,一輛工程車被旅遊巴撞車尾後再撞向另一輛工程車,旅遊巴左邊車頭嚴重損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