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美國證券業上季業績持續強勁增長,得益於投資銀行與證券交易生意暢旺。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簡稱大摩)純利激增逾一倍,而高盛(GoldmanSachs)同期亦多賺超過七成,兩家華爾街大行的「成績表」均好過市場估計。美國藍籌股昨天早段偏軟,未能受惠於大摩和高盛的理想業績。
全美第2大證券行大摩公布,在截至上月31日的第2財政季度,純利較去年同季多103%,由5.99億美元(每股0.55美元),增至12.2億美元(約95.1億港元,或每股1.10美元),勝過ThomsonFirstCall綜合分析員預期的每股賺1.06美元。上季營業淨額66.51億美元(約518.8億港元),比去年同季升32%。
大摩上季包銷的股票高達110億美元,較去年同季多兩倍,帶來11億美元收入;其中有份參與安排GenworthFinancial上市,更是2002年7月以來最大規模的首次公開招股(IPO)。至於債券包銷則增加15%至584億美元;相關收入升43%,達18億美元的紀錄。
該行上季完成的併購顧問項目涉資123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多近三倍,市場佔有率由16%增至36%;這方面收入激增130%,至3.24億美元。
另外,美國第3大證券行高盛公布,在截至上月31日的第2財政季度,純利11.9億美元(約92.8億美元,或每股2.31美元),較去年度同期6.95億美元(每股1.36美元)增長71%,優於FirstCall調查所得的每股賺1.95美元。上季營業淨額76.76億美元(約598.7億港元),較去年同季增長28%。
高盛上季業務理想,主要受惠於證券交易及投資銀行業務收入上升。上季來自交易業務及直接投資的營業額為36.3億美元,比去年同季上升35%,但較首季跌12%。定息、貨幣及商品交易的營業額為18.9億美元,較去年同季升15%。股票交易業務的營業淨額錄得3.51億美元,跌21%。
自1999年至去年,高盛一直穩坐全球最大包銷商,但此寶座今年已拱手讓予大摩。然而,高盛上季在併購顧問市場佔有率達48%,在業內首屈一指。
隨着利率趨升,大摩及高盛等大行積極開拓併購顧問與股票包銷的生意,彌補定息業務收入下降。
美國股市昨天早段偏軟,未能受惠於摩根士丹利、高盛及PalmOne業績勝預期。投資者觀望聯邦儲備局下周議息結果,以及伊拉克移交權力後的發展,令股市缺乏跟進買盤支持。
杜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早段一度跌64.22(0.62%),見10307.25。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最多跌9.85(0.50%),至1964.53。開市後個半小時(本港時間昨晚11時),杜指跌41.44,報10330.03;納指跌4.01,報1970.37。
在周一,杜指跌44.94,收報10371.47;納指跌12.35,收報1974.38。
ManMarketMonitor.com股票指數期貨交易員邁克斯說,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下周二及周三議息,加上伊拉克臨時政府於下周三接管權力,在此之前股市料繼續呈上落市局面;大市缺乏跟進買盤支持,促使獲利平倉沽盤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