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業(控股)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周年茂自97年離開長江實業(001),曾與香港中旅(308)聯手入股新福港,即現時的威新國際(535),希望有一番作為,但4年後「埋單」計數,蝕約2600萬元離場;之後他專心打理自己的公司,滿肚密圈做其地產發展商。
單看華業的上環辦公室,面積達5000方呎,如此氣派又豈會甘於做一家小型地產發展公司?他接受訪問時道出創業的原因──「人到唔同階段,希望做唔同的事,行出另一步。」
從事地產發展,入行門檻相當高,因為涉及資金龐大、周期長,一個項目往往要3至6年才能完成,意味要投入大量資金。周年茂承認,由房地產開始創業「係所有(行業)最難一個」。他指出,香港大部份發展商都是先做其他行業,有所成就才轉做地產,但他偏向虎山行,仍選擇由難做起,只因深信「唔熟唔做」的傳統智慧;而且「做地產商好處是毋須要人賣帳」。周年茂曾在長實工作23年,對地產行業自然十分熟悉。
華業現雖只是一家細規模地產公司,但周年茂已有一套計劃,打算由細做起,逐步朝大發展商方向進發,到一定時間更可能會上市,利用市場資金壯大公司。不過,他強調上市不是公司的最終目標,足見其雄心壯志。
對於上市條件,周年茂自信很容易達到,更直言不用5年便可上市。據聯交所規定,公司上市須符合3個條件:有3年盈利紀錄、最後2年每年利潤不少於3000萬元,及公司市值達2億元。
華業將開賣的薄扶林御海園,樓面8萬平方呎,目標呎價1萬元,市值已達8億元,難怪他信心十足地說:「隨時有條件上市。」
不過,周年茂沒有盲目樂觀,亦清楚知道公司面對的難題──土地儲備不足,故他希望未來兩年可多購優質地皮,因關乎公司未來發展潛力及盈利,這亦是他考慮上市的主要原因,而增持土儲也需要時間。
周年茂曾在大集團工作,深知大公司處理物業買賣至少要經過兩個部門,才能到達最上層,由老闆作最後決定。細公司剛好可以發揮靈活的優勢,「我一分鐘就可以答覆人,差別在此。」不但答覆業主要快,代理更希望盡快完成交易收取佣金。
過去在行內建立的人脈關係,正好大派用場,為周年茂提供「入貨」機會。「做咗幾十年,個個都熟……人哋知道直接搵我,好過間接搵大公司」,因此在購買地盤時更具優勢。他透露有部份項目正在洽談中。
華業近年發展的項目,元朗麗豪軒及大坑怡軒已全數沽清,除行將開賣的御海園外,現時只餘下新界一幅小於12萬呎的農地,即使要轉用途發展住宅,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看來華業要加把勁盡快吸納土儲,才不致「無以為繼」;御海園開賣,正好為華業提供大筆資金,買地發展。
本報記者:林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