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要去北京旅行,來信問我北京的「琉璃廠」好不好玩?值不值得一去?
我每次去北京,如果有時間的話,會去琉璃廠轉轉,看看字畫,看看工藝品,到「榮寶齋」買幾叠信箋,很容易便消磨掉一個下午。前兩年在一家古董店裏見到一隻象牙雕着色香蕉,形態生動,翻開的蕉皮內,是紋理一絲不苟的蕉肉,上面伏着一隻栩栩如生的蟋蟀,雖是新工,但細膩難得。開價六千八,四千塊錢買下,後來看遍香港荷李活道和「中藝」各店,象牙雕的着色香蕉不少,就是沒有一隻比得上。
「榮寶齋」的木版水印也是一絕,複製的名畫幾可亂真,價錢又不貴。真品難求,買幾張木版水印的複製品,掛在公司,掛在家裏,又張大千、又齊白石,很養眼,也很樂。
「琉璃廠」那一帶,在元朝的時候開了官窰,專燒琉璃瓦,因而得名。到了明朝,因為要修建宮殿,琉璃瓦需求量大增,琉璃廠成為當時工部的五大工廠之一,規模更大。直到清朝嘉慶年間,京城擴建,本來在城外的琉璃廠劃為城內,工廠不便在城裏燒窰,這才搬走。但那個地方,就一直叫「琉璃廠」了。
清朝許多漢族官員住在琉璃廠附近,全國各地的會館也有不少建在那裏,文人雅士聚集之處,慢慢就變了熱鬧的書市,從外地赴京考試的舉子們住在各地會館裏,也常聚集來逛書市,引得各地書商都來開店,相關的字畫和文房四寶生意也火了起來,成了「京都雅遊之所」,名氣一直響到今天。
今天的琉璃廠,商業味濃過雅趣,這是全中國今日之通病,你也沒得計較,想通了,去那裏逛逛,還是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