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和平崛起 - 李怡

李怡專欄:和平崛起 - 李怡

不久前,北京奧運組織委員會宣傳部副部長張海峰表示,如果台灣問題升級,影響正常舉辦奧運,那麼「我們不惜不辦奧運,來維護國家主權」。還說,「主權跟奧運相比,沒法比」。再早以前,北京國台辦發言人張銘清其實已講過一次「沒有任何事情比捍衞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更為重要、更為神聖」這樣的話了,張海峰何以在談○八年奧運會時,又重複一遍呢?」
筆者認為,這實際上是心虛的表現。因為倘若陳水扁依原定計劃在二○○六年制訂新憲,改變台灣的領土範圍──從聲稱擁有包括大陸在內的全中國改為只擁有台澎金馬,甚至如最近呂秀蓮所倡議的,將「中華民國」正名為「台灣中華民國」,那麼中共要作甚麼反應?
據北京戰略部門傳出的消息,中共對台獨的軍事反制行動,會從過去提出的「戰略性對抗」轉為「戰術性打擊」,也就是採取「斬首戰術」,以迅猛的動作打擊特定的目標,比如向台灣總統府發射精準導彈之類,但不是引發全面戰爭。這種非戰非和的軍事手段,據稱歷史上有例證說明可達到階段性的政治目的。
問題是這樣的「斬首」式軍事行動,若在○八年奧運前發生,那麼○八年奧運肯定會受到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抵制,中國為奧運所作努力、投下的資源,就全數泡湯啦。
美國國防部不久前在它的年度報告中,建議台灣一旦遇到來自大陸的攻擊,可考慮將三峽大壩作為軍事攻擊目標來予以反制。中國通訊社上周引述中國軍事專家的話說,若把一些民用基建列為襲擊目標,就嚴重違反現代戰爭的基本法則,採取的正是恐怖主義手段。於是,大陸一些媒體近日就給台獨戴上一個「恐怖主義」的帽子。

然而,美國國防部的建議前提,是台灣一旦遇到攻擊才要採取的反制手段。而「斬首」式的戰術性打擊,若目標是總統府之類,也不是軍事目標。而且,美國去年對伊拉克作戰,開始時也是用針對侯賽因藏身地點的「斬首式」導彈攻擊,並沒有被認為是恐怖主義。實際上,美國的建議,只是嚇阻手段,台灣根本不可能啟動這樣的軍事攻擊,因為台灣將為此付出高昂到難以承擔的代價。對台獨活動再怎麼誇張,看來都戴不上「恐怖主義」這頂帽子。
中共新一代領導人,近年提出「和平崛起」的治國理念。所謂「和平崛起」,是針對西方「中國威脅論」的聲浪,提出中國自己對崛起的論述。但其實,突出「和平」也是一種心虛的表現。因為世界各國沒有人懷疑中國靠軍事侵略而崛起(如二次大戰前日本、德國的崛起),人們只擔心中國崛起之後,對周邊地區尤其是對台灣的軍事威脅。崛起若用經濟手段、文化手段,都毋須強調和平。強調「和平崛起」,實際上,就帶有掩飾使用軍事手段的嫌疑了。
而最有可能戮破中共「和平崛起」這個氣球的,就是台灣的動向了。台灣一旦走台獨之路,中共就只能在啞忍與否定「和平崛起」之間作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