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宇碩 - 吳靄儀

鄭宇碩 - 吳靄儀

「協調」機制無論成功失敗,都要記一筆對主持協調的鄭宇碩表示讚賞與敬意。「人到無求品自高」,的確是他在這件創舉工程上的寫照。他是學者,本人無意參選,亦不屬任何參選黨派,若有「求」的話,也只是對香港民主的訴求,二十餘年民主夢,只因此夢與君同,於是任勞任怨,只盼能促進調和,爭取泛民主派取得最多議席的最大機會。
我出席過他主持的討論會,目睹他耐心厚道地處理任何爭辯,真是由衷的佩服。但這只是他的協調工作的一小部分。更大的部分是應付傳媒,以及在會議之外隨時與參與的政黨、團體和個別人士會面或透過電話磋商。我年輕時老嫌他溫吞,老了才知道這也剛好是他的優點。另一點就是在港英時代,年輕的鄭宇碩教授,頗受政府的重視和禮待,在社會上傳媒上都是有地位的人,他的民主意念那時是屬於溫和派,回歸後,特區政府並不重視思想界,對民主發展敬而遠之,鄭宇碩的溫和民主派被一視同仁,納入不可接受的反對派。可是,被冷待的鄭宇碩反而變得更有身分:至少我是這樣看,因為他在逆境之中表現的莊敬自強和走入民間的謙虛,正是一個精神及道德領袖所擁有的質素。
大半年前,我初次聽到有「協調機制」這件事,頗感驚訝,也不無保留,因為看不出不同的政治群體用甚麼方法可以壓抑自己的需求,接納外來安排的優先次序。鄭宇碩向傳媒半自嘲地說他無權無勢,有的也只是道德力量;但是人人都尊重他,為甚麼呢?我想,就是因為他代表了泛民主派力求以團結力量推進民主發展的共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