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這個字,有兩種寫法:粽和糭。我還是選前者,後者有點吃糯米吃得變儍瓜的感覺。
大家在端午節前後才吃,我一年從頭到尾都喜歡粽子,但近來中醫說粽子不能吃太多,要戒口。我就是為了這個原因不看中醫,西醫從來不告訴我戒這個戒那個,中醫說了,雖也不戒,但心中存陰影。
路經大陸嘉慶時,在公路休息站買了一個熱騰騰的,是最正宗的了吧?你有機會也應該試試。
在香港吃粽子,我愛吃九龍城「新三陽」的,他們做的是湖州派粽子,選最好的材料。既然已不能多吃,只有挑上等的。
至於梘水粽,在我喝酒的年代是不去碰的。酒徒一看到甜東西就怕怕,當今少喝,打開了一個甜的味覺世界,吃梘水粽時發現它的味道甚有層次,但好壞相差十萬八千里。
中山「水鄉居」的鍾師傅做的梘水粽最好,自己上山找草燒灰,製為梘水。包粽時還要藏一樹枝在粽內,此枝可染天然的色彩及富有香味,吃了的確與別不同。
福建人做的五香粽也好吃,豬肉絲帶甜,五香粉極重,當今想起亦流涎。
台灣的燒肉粽,用年糕包的,已非一粒粒的糯米,裏面材料豐富,有栗子和乾蠔及其他海鮮。
中國人包粽子用的是粽葉或荷葉,日本人則用竹葉,也很可口。我們到北海道時,去最高級的料亭「川甚」,有這種粽子當壓軸菜。
在泰國生活時,有個漂亮的鄉下姑娘愛上我,在端午節時為我包出拇指頭般大的迷你粽,裏面的餡還有蝦米、魷魚、冬菇和一小塊肥豬肉呢。一口一粒粽下酒,兩人躲進蚊帳中吃,這才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