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交通銀行透過發行新股引入外資策略性股東,隨着前日舉行的股東會獲通過後,談判將進入最後階段。
彭博資訊引述致股東會函件指出,交行將發行240億新股,佔擴大後已發行股本58.5%,擬引入的一家「國際性」銀行,市場相信是滙豐控股(005),將認購約82億股新股,相當於擴大後股本20%;若滙控成功入股,將成為交行第二大股東,僅次於佔擴大後股本約25%的財政部(去年底持股29.08%)。
文件又指交行將與該外資股東合作發展信用卡業務,並獲准使用外資股東的品牌。滙豐亞太主席艾爾敦昨拒絕評論入股交行報道。
另外,文件稱財政部及中央政府將以每股1元(人民幣.下同),分別認購交行50億和30億新股,令交行成為繼中國銀行及建設銀行後,過去半年來第3家獲政府注資的中資銀行;社保基金亦會認購60億股的交行新股,交行現有股東則會購買餘下約15億股新股,惟作價未有透露。
文件沒披露向外資銀行出售兩成新股的金額,但估計至明年底,該行每股淨資產將達1.5元;從05年起,5年內平均每年獲利可望超過150億元。
市場消息說,交行股權結構涉及逾3000股東,持有法人股的不少上海企業股東,自去年底已在市場問價,冀透過信託基金形式,轉讓所持交行舊股,叫價最高曾達4元,之後向下調整至最近的2元。
爭取上市的交行,不良貸款仍偏高,文件指交行將以面值50%的作價,向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出售共值414億元的呆滯貸款,另核銷118億元壞帳,冀令不良貸款比率由去年底的13.31%,降至5%以下。除增發新股外,該行亦將發行120億元次級債券,增資擴本後交行的資本充足率料升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