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時代: 在九百五十七頁長的回憶錄中,克林頓花了近一百頁描述他在阿肯色州的童年。他把初中的自己描繪成不幸的小胖子,備受家庭暴力困擾。某年復活節,他是唯一找不到彩蛋的孩子,因為他胖得幾乎跑不動。
他自四、五歲起已過着「雙重生活」──藉人前的幸福家庭形象,掩飾酒鬼後父經常虐打母親的事實。有次他目睹後父拔槍射向母親頭部,幸誤射牆上,翌日他像沒事般上學。他的家庭格言就是「別問,別談」,所以他習慣把見不得人的秘密藏在心中,暗裏感到恐懼和羞恥。
當選總統後,他才從傳媒發現生父也是個深藏秘密的人。報道指他生父「很可能」另有三段婚姻和兩個孩子,不過一直瞞着他的母親。
他並憶述少年時和總統甘迺迪握手的興奮,和聽完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演說後,感動得哭了很久。越戰時逃避兵役令他後來備受政敵攻擊,但他坦言至今仍未弄清這樣做是因怕死還是反戰。
萊溫斯基: 白宮見習生萊溫斯基是全書後半部的重心人物,但她的名字直到第七百七十三頁才出現。
克林頓和她的婚外情,差點令他被國會彈劾下台和家變,但他在回憶錄中指這件事也有積極一面:助他擺脫纏擾他半生的「舊心魔」,迫使他和心魔正面交鋒,最後將它們擊退。他說這件事「某程度上解放了我」,因為他從此「再無不可告人的事」。
他相信自己出軌是受到童年陰影影響,形容事件暴露了「我人生中最黑暗的一面」,並完全展露人前。他稱和萊溫斯基的性關係,連自己也覺惡心,約五個月後他再也無法忍受自己,最終和她一刀兩斷。他說:「當我再和她見面,我告訴她這樣做對我不好,對我的家庭不好,對她也不好,我不能再繼續了。」
他形容自己的行為不道德和愚蠢,但又反覆說不容獨立檢察官斯塔爾借題發揮把他趕出白宮。他在書中不下十次就事件自責,但始終沒有直接向萊溫斯基道歉。
家庭危機: 克林頓連聲公開否認了數個月後,至一九九八年八月才向妻子希拉莉承認與萊溫斯基的婚外情。他形容當時她的反應像被他捶了一拳。向女兒切爾西坦白的情形更壞。此後數星期,他深深感受到一時放縱和謊言,不但可能破壞他的婚姻,更可能破壞獨生女對他的愛和尊重。
坦白後數天他不斷哀求寬恕,睡了兩個多月沙發,後來和希拉莉一起接受婚姻輔導一年。他說,在這段期間終於「明白到當我疲倦、憤怒或孤單時,會更易犯下一些自私、自毀和以後會覺得羞愧的個人錯誤」。他指自己高中畢業前「很不受女孩歡迎」,但之後截然不同,坦承「吻過很多遍」。
他說和希拉莉相識於在大學校園,兩人眉來眼去數天後,她主動上前說:「如果你繼續盯着我,我又回盯你,我們最少應知道對方的名字。我叫希拉莉。你呢?」他謂當時驚訝了數秒才懂反應,很快他倆再也「無法分開」。
外交憾事: 克林頓指八年任期內令他「最失望的事」,是未能擒獲「恐怖大亨」拉登。他透露卸任前曾會晤候任總統喬治布殊,告訴他有五大安全憂慮,拉登與阿蓋德居首,伊拉克排最尾;又勸他親訪北韓促成中止核計劃,但喬治布殊瞬即轉換話題。
克林頓周日在《時代》周刊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訪問中,表示認同喬治布殊所指,伊拉克人沒有前總統侯賽因會「活得更好」,但批評他攻伊時機不當,應先讓聯合國完成對伊的大殺傷力武器調查。他相信喬治布殊是受了副總統切尼與副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茨影響,二者認為打敗伊拉克,有助推動大中東民主。
回望自己: 在結語中,克林頓自承學懂如何承擔個人責任、宣洩憤怒和寬恕別人。他指生父二十八歲便死於車禍,令他更覺生命無常,促使他「把生命每刻活得最精采」。他憶述許多黑人教會的葬禮上都形容逝者是「回家去了」;他說:「我們終須要回家,而我要先準備好。」
他接受《時代》周刊訪問時,表示已開始與希拉莉籌劃他的喪禮。他是唯一還未籌劃自己喪禮的美國在生「過氣」總統。雖說學懂如何寬恕,他的回憶錄至少四十一次提及獨立檢察官斯塔爾(STARR),罵他濫權。他指自己「做總統時最錯誤的決定」,就是不聽妻子的話,九四年委獨立檢察官調查他涉嫌舞弊的白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