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認購新股致勝有竅門

陸叔理財:認購新股致勝有竅門

上周剛提及,若把抽新股視為抽獎遊戲,很容易招致損失。結果多隻近日上市新股的表現均欠理想,當中包括創業板上市的普施基因(8250)和朗力福集團(8037),而今年至今集資額第2大的中海集運(2866),表現亦不理想,上市至今股價徘徊在招股價以下。這不單令不少投資者的資金被綁,同時亦影響了平安保險(2318)、大新銀行(2356)及李寧(2331)等股份的招股反應。
近日新股的表現雖然頗令市場失望,但這不代表所有新股都不值得認購,因為實際上仍有新股能錄得理想升幅,當中包括蒙牛乳業(2319)及騰訊控股(700),所以投資者不要對新股望而生畏,反而應小心分析為何蒙牛及騰訊能有理想表現,並從中吸取教訓。
相信不少投資者均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中海集運的市盈率只有6倍如此低,為何股價顯著下跌,反而騰訊及蒙牛的市盈率逾10倍,股價卻能上升?這是否代表以市盈率分析新股,已不合時宜?答案當然「不是」。

不可只看市盈率
中海集運的市盈率只有6倍,但股價卻下跌,主要原因是港股中尚有一隻同類型而市盈率只有4倍的東方海外(316),加上中海集運的負債頗重,令不少機構性投資者卻步,這其實在中海集運的國際配售結果中,已可窺探端倪。在缺乏承接力下,加上市場尚有其他更佳選擇,中海集運顯著下跌,原因不難理解。

至於蒙牛乳業及騰訊控股方面,前者從事乳業項目,除了很多年前曾在港上市、其後轉至新加坡上市的牛奶公司外,亞太區股市實在匱乏同類型股份,加上其大中華概念,故能吸引不少基金進行收集,因而令股價持續企穩於招股價上;後者則主要從事即時通訊業務,同類型股份亦是本地股票市場所欠缺,加上擁有全中國最大的即時通訊客戶群,註冊即時通訊帳戶達2.9億,在線客戶人數亦由480萬增至600萬名,增長速度頗為急速,加上騰訊成功開發與美國的ICQ同屬即時通訊軟件的QQ,潛力十分優厚,而對比起在納指上市的同類型股份,估值仍然偏低,故此獲得不少基金青睞,從而支持了其股價表現。
由此可見,投資者選擇新股時,應小心留意企業的業務是否吸引,繼而考慮其市盈率,才是真正致勝之道。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