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自從城砦拆卸、機場搬走後,熱鬧風光不再,昔日人山人海的市面亦淡靜下來。在區內經營逾60年的雜貨店冠和,不敢奢望再像昔日貨如輪轉,現只求生意能維持下去,保住一塊金漆招牌。
位於九龍城侯王道的冠和酒行,在區內扎根60年,是無人不曉的老字號,向以自製醬料如柱侯醬、豆板醬等馳名。他們在上水自設工場,店內大部份醬料都是自家出品,老街坊吃慣了,都嫌別家的產品不夠好味,有些熟客即使搬到老遠去,有空時也會回來探訪、幫襯。
城內不少餐館也以冠和的醬料烹調食物,冬季興起炆羊肉、牛腩時,該店一天能賣出幾十斤做炆肉的醬料,單賣醬料的收入便佔全店營業額一半以上。
冠和的傳統風味更是一大特色──他們盛載醬料的木蓋玻璃瓶已用上60年,彷彿盛滿了甜酸往事;一大瓶一大瓶的涼果,老氣得難以在別處找到了;包裝得大紅大綠的壽麵,是全九龍城獨賣的;還有古舊的裝修與陳設,在店內當售貨員數以十年計的夥計……
獨有的風格,除令客人特別留戀,更吸引不少影視界取景,難怪電視劇「無名天使3D」裏的譚耀文遠道來買涼果給佘詩曼吃;電影「嚦咕嚦咕新年財」裏的劉德華和梁詠琪,亦曾在此拍攝街坊打麻雀的戲。
冠和原本開在較旺的衙前圍道,後因租金太貴才搬到現址,而這一搬遷似乎象徵了店舖由盛轉衰,在這裏打工逾30年的呂伯感受最深。
「我們舊時好好生意……那時九龍城人山人海,連橫街窄巷都擺滿攤檔;城砦、東頭村、西頭村都住滿人,又有好多去機場的人順便來到這裏,好多人買東西,我們一日做幾萬銀生意,十幾個夥計都應付不來。
「現在好多人不見了,加上大型超級市場搶去不少客,新一代又少來幫襯,我們的生意變得好淡靜,一日才做幾千元生意,3個夥計都嫌多。」呂伯撫今追昔感慨良多。
較年輕的店員何先生負責管數,對帳目瞭如指掌的他坦言,不敢奢望冠和能回復昔日賺大錢的風光,主要原因是──「老闆都唔理。」
冠和現已傳至第二代,而這代掌門人已另創事業,對雜貨店的生意並不着緊,但又不想一手結束這盤祖傳的生意,因而放手任由幾個夥計打理,只是每月派人來收數簿,但求不虧蝕不執笠,令金漆招牌掉下來就可以了。
缺乏老闆坐鎮,夥計只能按本子辦事,太進取的舉措自然不會做,例如有客人想賒數,他們定必拒絕,怕出事時擔當不起。
面對這盤夕陽西下的生意,夥計說感激老闆「養住我哋」,能做的只是盡力使之收支平衡,避免蝕到關門大吉,但求每朝打開門都見那個金漆大招牌如常地高掛着。